理解的話,會有人去罵他,但也應該有一批人去為他辯解或者捍衛他,而這個社會本身是不均衡的。
封新城:這是不是我們多年來對貧富均衡爭論的一次爆發?我的意思是,這不是王石一句話的偶然。
吳曉波:這當然不是一個偶然事件。根據我的觀察,屬於市民階層的企業家現在卻被有意無意地擺在了公眾利益的對立面,成為唯一被###的物件。這是很危險的。當然,企業家階層自己也對這一景象不知所措,他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歷史中的角色與定位,都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封新城:找線索其實就是找現實中的地位嘛,就是說對他們現實的一個焦慮,一個地位上的焦慮。
吳曉波:中國企業現在就是找不到根,這是蠻糟糕的一件事。我寫《激盪三十年》,副標題就是“中國企業1978~2008”。我認為這撥人在這段歷史中的確起了最主要的作用,因為你知道這30年主要的成就基本上是草民、是老百姓創造的成就,不是政治家規劃好的,是一開始就沒有藍圖的一個改革。這撥人被妖魔化是和30年有關係的,你看這30年來,那些最早做企業的人,他們的出身都很卑賤,很多那些體制外的邊角料;但就是這樣的一些人,就是這些稀奇古怪的人成了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
“儒商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
封新城:我的一個採訪物件這樣跟我說:中國還沒有成長企業家的土壤。雖然你這本書寫了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史,但是一個企業家這樣說還是讓我感到悲涼。
吳曉波:這對中國的未來是個非常恐懼的事情。真正的文明社會和商業社會,最穩定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