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這是到了任何星球任何文明,都亙古不變的硬道理。
兩大集團操控糧價賺取鉅額利潤,早就讓很多人氣憤不已了,如今時局動盪不堪,正是他們搶糧報仇的好機會。
所以,當聖約克那邊被髮生混戰之時,哈烏達這裡也發生了大事。
多支小股武裝企圖偷襲兩大集團的糧食倉庫,搶走數以萬噸計的糧食,結果自然是與倉庫駐軍發生了激烈交火。
一座座糧食庫都是超大型的圓柱體建築,採用超厚的鋼筋混凝土構建而成,抗打擊能力很強,並且還內部有供氣通風、自動消防、溫度溼度檢測等等裝置,哪怕是整個糧食庫區淪陷了停電了,每座糧食庫都能自行運轉很久,確保儲存的糧食不變質。
而正是因為這些糧食庫都是‘超強防護’的,所以兩大集團的安保部隊,與來襲的多股武裝分子,激烈交火就徹底沒有顧忌了,各種武器裝備彈藥都用上了,像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以及導彈、火箭彈、鐳射等等,將偌大的哈烏達變成了一座混亂不堪的戰場。
……
哈烏達平原是一個典型的沖積平原,水流滂湃充沛的哈烏達江自東向西滾滾流淌而下,發源於莽莽群山冰雪融水的這條江,歷經上千公里之後,被注入了更多的河水和泥沙,進入地勢開闊平坦的地區後,水域變寬、水流放緩,大量的泥沙就此沉澱下來。
日積月累,哈烏達平原被沖積形成了,而且因為有足夠的灌溉用水,加上土壤肥沃,所以這裡有著‘金土地’的美稱,意思是種植農作物就跟挖黃金似的容易暴富,當然這種誇張的比喻,只是用來形容土地的肥沃和農作物的高產。
千百年來,哈烏達江灌溉這座平原,當然也帶來了不少的危險。
特別是到了夏季高山融雪加劇、上游洪澇災害嚴重的時節,江水水位暴漲、水流湍急猛烈,很容易就導致河道沿岸大量土地被淹沒。
為了實現哈烏達江的最大化利用,留下一座糧食高產的寶地,在很多年前,大迖集團就和卡渼遜集團聯手,在哈烏達江的上游,建設了三座大型水電站,形成階梯式的分級蓄水防洪發電工程。
這三座水電站,根據地勢高低走向,自東向西,彼此間隔一百多公里修建,高度落差達到了上千米。
而這足夠的高度落差,自然也給江水賦予了足夠強大的重力勢能,所以三個水電站的發電量也是不容小覷,在雨水充沛的季節裡,它們一起發電的電量,足夠支撐一座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用電。
正所謂,高峽出平湖!
每一座水電站都蓄水動輒幾百億立方米,它們暴雨季節防洪蓄水,逐級攔截減少下游的洪水量,避免糧食產區慘遭洪水淹沒,而到了枯水季節它們就會洩洪排水,滿足糧食作物的灌溉。
如此一來,哈烏達成為卡博拉星球最重要的糧食產區,這三座水電站的功勞和作用也是極為顯著。
也正因為如此,兩大集團也聯手組織了水電站防禦部隊,在水電站周圍設定了無人區,避免因為開山挖礦、炸山修路等等造成破壞影響水電站,同時還安排了重兵防空警戒。
防空預警雷達、高射火炮、防空導彈等等均是一應俱全,甚至在第二座水電站附近,他們還修建了一座航空兵基地,駐紮了一支全天候高度戒備的航空部隊,更是幾乎鑿空了一座山,佈置了多波段的相控陣預警雷達,對空防禦警戒範圍達到了驚人的數千公里。
將用來探測警戒彈道導彈的預警雷達,用來保護水電站,也可見兩大集團,深知這三座水電站的重要性。
然而,最好的防守,其實是進攻。
佈置再好的空地防禦體系,也是屬於被動防禦,因為不知道潛在的敵人,什麼時候攻擊、以什麼樣的方式發起突襲。
嗡~嗡~嗡~
一架架暗影無人攻擊機,以數十馬赫的速度從沙漠城狂奔而來,如此之快的速度,都快趕上導彈了。
x波段雷達對高空高速目標的探測距離,達到了兩千公里左右。
無人攻擊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嘯掠空而來,雷達系統當然立刻進行自動跟蹤,並且‘身份識別系統’也迅速介入工作,詢問對方身份、航路、去向等等。
卡博拉星球上勢力眾多,為了獲得充分的航空航天飛行自由,在很多年前曾達成過統一協定,任何航空航天器都要搭載身份識別器,以便於身份驗證,避免誤傷誤擊。
作為‘高智商’的人工智慧系統,為了達到迷惑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