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虜有匹馬能再越軌一步。”
“好,甚好。”曾省吾感覺到惟功話語中的豪氣,大加讚賞起來。
……
從通州出發,舍人營,不,現在應該叫遼陽總兵正兵營展現了普通邊軍難以望其項背的神速。僅用兩天時間抵達薊州,再兩天時間抵達遵化,再由三屯營經遷安,永平,從京師到永平七百餘里地,近二十個驛站,四十餘個急遞鋪和水馬驛,如果塘馬急速趕路,一天半的時間可以趕赴,但那是沿途不停地換馬,每至驛站更換新馬,這才能飛速前行。
而大軍趕路,最快不會超過四十里,哪怕是蒙古人的騎隊也是如此。事實上,越是純粹的騎兵,趕路的速度也並不會很快,因為馬需要精心照料,每日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進食和休息必須保障,騎手得分大量的精力去照料馬匹,一旦對馬匹的照顧出現偏差,大量的死亡就不可避免。
拿破崙遠征俄羅斯時,戰馬病瘦而死超過十萬這個恐怖的數字,歐洲可用的戰馬幾乎被一掃而空了。
這還是近代戰爭史裡記錄的事情,在拿破崙時代的後勤和道路條件下仍然如此,更不要說是萬曆年間的明朝。
不論是明軍或是蒙古軍隊,移動的速度都是平均每天在二三十里之間,偶然的爆發一天百里也不是不可以,但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是隻能由小股精兵完成,大股的超過萬人的軍隊移動起來麻煩極多,到明清之時,軍伍訓練不足,後勤保障極度落後,道路失修,軍法不嚴,種種原因之下,平均很難超過四十里一天。
強漢盛唐時,漢軍和唐軍一天都可以走四十里以上,甚至六十里,千年之後,明軍是遠不及當年的祖先了,至清季,一天走十里的軍隊都比比皆是。
舍人營卻是走的極快,七百里路程走了十二天,平均一天五十里左右。
這個速度,叫朝野為之矚目,現在遼陽之圍未解,若是惟功以這種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