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小說:明史演義 作者:雨霖鈴

致瓦裂,嗣入應昌,未經迎敵,即已狂奔,嫡子被俘,母妻不保,是殆所謂景升之子豚犬耳?然尚得苟延殘喘,倖存宗祀者,得毋由元世祖之待遇宋裔,猶為盡禮,天特留之以示報歟?然明祖之封侯賜第,禁令獻俘,亦不可謂其非仁,宜乎其遺祚之長,不亞唐、宋也。

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

卻說太祖封功臣後,又賜宴三日,宴畢,群臣入謝,太祖賜坐華蓋殿,與論開國原因,怡然道:“朕起鄉里,本圖自全,及渡江後,遍覽群雄,徒為民害,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以昏庸敗。友諒恃強,以鹵莽敗。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士誠,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必喜事,器小無遠圖,所以先攻友諒。鄱陽一役,士誠不能出姑蘇一步,為他援應。若使先攻士誠,姑蘇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那時恐腹背受敵了。至北定中原,先山東,次河、洛,兵及潼關,尚緩圖秦、隴,無非因王保保與關中四將,統是百戰餘生,未能遽下;且彼知情急,併力一隅,更不易定,所以突然返旆,北搗燕都。燕都既舉,然後西征張、李,使他望絕勢窮,不戰自克。惟王保保猶力抗不屈,確是梟悍,假使燕都未下,與他角力,恐至今尚未必決勝呢。”言畢大笑。躊躇滿志之言,但未嘗歸功諸臣,只自誇張智略,為功臣計,應早告退,寧必待兔死狗煮耶?群臣交口稱頌,毋庸細表。

惟大封功臣以前,尚有分封諸王一事,小子因前文順敘戰功,不便夾入,只好在此處補敘出來。標明次序,一筆不苟。原來太祖深意,擬懲宋、元孤立的弊端,欲仿行封建制度,元初亦分封諸王,太祖寧未聞之?乃審擇名城大都,預王諸子,待他年長,一律遣就藩封,作為遮蔽。當時曾封子九人,從孫一人,俱為王爵,列表如下:

第二皇子樉為秦王,封西安。第三皇子棢為晉王,封太原。第四皇子棣即成祖。為燕王,封北平。第五皇子橚為吳王,後改周王。封開封。第六皇子楨為楚王,封武昌。第七皇子榑為齊王,封青州。第八皇子梓為潭王,封長沙。第九子早殤。第十皇子檀為魯王,封兗州。從孫守謙太祖兄子,文正子。為靖江王,封桂林。

所有制祿,親王歲萬石,置相傅官屬,護衛甲士,多至萬九千人,最少三千人。冕服車旗邸第,僅下天子一等,公侯不得抗禮,體制甚是隆重。後來尾大不掉,遂成燕王靖難的禍祟,這也是立法防弊,弊反愈多了。後文再表。列入此段,原為後文埋根。

且說洪武四年正月,點醒年月。下詔伐蜀,令中山侯湯和,為徵西將軍,江夏侯周德興,德慶侯廖永忠為副,率舟師自瞿塘進。潁川侯傅友德為徵虜前將軍,濟寧侯顧時為副,率步騎自秦、隴進。浩浩蕩蕩,往討明昇。這明昇是何等人物?前文未曾提及,此處不得不急為表明。先是徐壽輝部下,有隨州人明玉珍,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受壽輝命,屯守淝陽。嗣與元兵相搏,飛矢中右目,遂成獨隻眼。項羽重瞳,尚難成事,況一目已眇耶?後來入據重慶,奄有蜀地,至壽輝被弒,遂自稱隴蜀王。元至正二十二年事。未幾複稱帝,國號夏。僭號四年,未嘗遠略。既而病逝,子昇襲位。明軍克元都,昇亦致書稱賀。太祖遣使求大木,昇亦應命。尋復遣平章楊璟,往諭歸降,昇獨不從。璟歸,復貽昇書,曉諭禍福。其書雲:

古之為國者,同力度德,同德度義,故能身家兩全,流譽無窮,反是者輒敗。足下幼衝,席先人業,據有巴、蜀,不諮至計,而聽群下之議,以瞿塘、劍閣之險,一夫負戈,萬人無如之何,此皆不達時變,以誤足下之言也。昔據蜀最盛者,莫如漢昭烈,且以諸葛武侯助之,綜核官守,訓練士卒,財用不足,皆取之南詔,然猶朝不謀夕,僅能自保。今足下疆場,南不過播州,北不過漢中,以此準彼,相去萬萬。而欲借一隅之地,延命頃刻,可謂智乎?我主上仁聖威武,神明響應,順附者無不加恩,負固者然後致討,以足下年幼,未忍加師,數使使諭意,復遣璟面諭禍福,所以待明氏者不淺,足下可不深念乎?且曏者如陳、張之屬,竊據吳、楚,造舟塞江河,積糧過山嶽,強將勁兵,自謂無敵,然鄱陽一戰,友諒授首,旋師東討,張氏面縛。此非人力,實天命也。足下視此何如?友諒子竄歸江夏,王師致伐,勢窮銜璧,主上宥其罪愆,剖符錫爵,恩榮之盛,天下所知。足下無彼之過,而能幡然覺悟,自求多福,則必享茅土之封,保先人之祀,世世不絕,豈不賢智矣哉?若必欲倔強一隅,假息頃刻,魚遊沸鼎,燕巢危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