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劉紹周已是共產黨員了。雖說那時中國共產黨尚未正式成立,但劉紹周不再作為旅俄華工聯合會代表出席會議,而是代表著俄國共產黨華員局。

俄國共產黨華員局,是俄國共產黨中旅俄華僑黨員的中央機構。那是一九二○年六月,旅俄華工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期間,為了統一、集中旅俄華僑中的俄共(布)黨員,於六月二十五日建立了俄國共產黨華員局。很巧,正是七月一日,俄共(布)中央委員會組織部批准成立俄國共產黨華員局以及該局所擬定的黨章。劉紹周是華員局的成員。

俄國共產黨華員局的主席是安恩學。關於安恩學的生平,現在所知甚少了。這裡只能勾畫出他粗線條的輪廓:他原本在中國東北鐵路工作。一九○四年八月,在哈爾濱被當時的帝俄當局所逮捕,所控罪名據云是所謂“為日本進行間諜活動”。於是,他被髮配到俄國的彼爾姆,淪為那裡的苦工。他理所當然地積極參加了一九○五年的俄國革命,然後又在十月革命中衝鋒陷陣。他在秋明組織了一支中國工人支隊,與蘇俄階級兄弟並肩戰鬥。一九一八年,他所領導的中國工人支隊加入了紅軍,為捍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而戰鬥。他加入了俄國共產黨。這樣,當俄國共產黨決定成立華員局的時候,安恩學被選入華員局,不久擔任了主席。俄國共產黨華員局雖然並不等於中國共產黨,它是參加了俄國共產黨的華人的中央領導機構,不過,它畢竟是華人之中正式的共產黨組織——儘管如今它鮮為人知。

一九二○年七月十九日至八月七日,當列寧主持召開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時,出席大會的中國代表除了劉紹周,安恩學取代了張永奎。劉紹周和安恩學都是以俄國共產黨華員局代表的身份參加會議。劉紹周第三次見到了列寧。

第三部分:醞釀鮮為人知的“俄國共產黨華員局”2

劉紹周在七月二十八日的第五次會議上,作了發言。列寧很注意地傾聽了劉紹周的發言。劉紹周很清楚地用俄語說明了當時中國的形勢:“一九一八年底中國進行著激烈的國內戰爭。南方成立了臨時革命政府,其目的是與北京政府作無情的鬥爭。領導南方政府的是中國第一次革命的著名領袖孫逸仙,但是,不久以後,孫逸仙由於與留在南方政府裡的舊官僚代表人發生衝突,退出了廣東政府。從那時起,他就不再正式參與政府事務。

“南方政府直到現在還繼續與北京政府作鬥爭,而且這種鬥爭是在孫逸仙集團宣佈的口號下進行的。其主要內容為:恢復舊國會和舊總統的權力,撤銷北京政府。戰爭勝負未定,但是,無疑,南方政府勝利的可能性更大,儘管北方似乎在財政方面所處條件更加有利。近來,傳說,南方政府的軍隊佔領了湖南,即中部省份之一,並開赴北京。……”劉紹周介紹了在中國發生的五四運動:“當凡爾賽會議不僅什麼也沒給中國,而且還把日本在戰時損害中國的利益所提出的權益和領土要求確認歸諸日本時,中國人民是多麼失望啊。於是,在中國代表從凡爾賽會議回國以後,國內便掀起了反對政府和日本的強有力的運動。學生組織了聯合會,站在運動的最前面。……“運動被暴力鎮壓下去了,而且,在許多場合下,遊行示威者被開槍掃射。儘管如此,不管一切,運動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它煥發了群眾的革命精神。“後來,學生們明白了,光是他們什麼也幹不了,開始奔赴工人群眾的事業。中國工人也開始懂得他們是力量,雖然這是剛剛產生的工業無產階級的代表。……”劉紹周在發言即將結束時,說了一段頗為重要的話:“必須強調指出,目下中國乃是革命宣傳的廣闊場所。第三國際代表大會應該對這一事實給予極其高度的重視。援助中國革命不僅對中國本身具有意義,而且對全世界革命運動也具有意義,因為現在中國勞動群眾的強大的革命運動是可以對抗貪得無厭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唯一因素……”引自《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資料選輯》(一九一九—一九二四),三一頁至三四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

劉紹周在共產國際的會議上的這番發言,對於幫助共產國際瞭解中國情況,重視中國革命,起了很好的作用。不過,大抵是受出席共產國際“三大”的一位中國代表——三十七歲的江亢虎的影響,劉紹周在發言中,對“中國社會黨”作了不恰當的介紹和評價:“去年在上海我們舉行了一系列罷工,誠然,是純經濟性的罷工。但是,即使社會黨(其中心在上海),也在工人中間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聲望。這個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據它的雜誌登載著質樸的名稱——《週報》,我們可以斷定,這個運動確實具有重要性。譬如,五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