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開國元勳及法國啟蒙運動中的許多主要哲學家。
1632年洛克出生於英國靈頓。他就讀於牛津大學,1656年獲得學士學位,1658年獲碩士學位。青年時期的洛克就對科學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36歲被選入英國皇家學會。他與著名的化學家羅伯特·波意耳過從甚密,晚年又同艾薩克·牛頓結成好友。他還對醫學感興趣,得過醫學學士學位,但只是偶爾行醫。
洛克一生的轉折點是他與莎夫茨伯裡伯爵相識,成了伯爵的秘書和家庭醫生。莎夫茨伯裡是一位重要的自由政治思想的代言人,曾一度因政治運動而被查理二世國王囚禁過。1682年沙夫茨伯裡逃往荷蘭,翌年在那裡去世。洛克因與沙夫茨伯裡交往甚密,也同樣被看作是嫌疑分子,被迫於1683年逃往荷蘭。光陰荏苒,轉瞬之間他在那裡度過了五個春秋,此時正值1688年的革命成功,查理二世的繼承人詹姆斯二世已被趕下臺去。1689年洛克返回家園,此後一直住在倫敦。洛克終身未娶,他於1704年溘然長逝。
洛克最初的成名之作是《人類理智論》(1690),在該書中他論述了人類知識的起源、性質及侷限性。洛克的觀點基本上是經驗主義的,弗朗西斯·培根和勒內·笛卡爾對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洛克的思想反過來又影響了諸如喬治·伯克利主教、戴維·休姆和伊曼紐爾·坎得這樣的哲學家。雖然《人類理智論》是洛克最有創造性的論著,也是著名的哲學經典著作之一,但是卻沒有他的政治論著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