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袁紹傳位(1 / 4)

小說:三國好孩子 作者:吳老狼

後世的醫學界有著一個爭論千年的話題,那就是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大袁三公在建安六年正月十八這天忽然中風?其中的最大責任人是誰?無數醫學專家教授就這個話題發表了長篇累牘的研究、心得、思考、探索,發表了數目駭人的論文,賺得了不計其數的稿費,還有不少普通醫生因為對這個話題的獨到見解而一鳴驚人,迅速躋身於磚家叫獸的行列,創造了難以計數的一夜成名神話。

眾說紛紜,但公認的最大嫌疑人只有三個,第一個當然是不孝女婿陶副主任,不少精通心腦血管疾病的醫學專家都指出,正是因為陶副主任的歹毒用心,故意慫恿已經出現明顯高血壓症狀的大袁三公多多進食高鈉食物,還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以及對高血壓病人有害無益的人參補品,導致了大袁三公的病情加重,打下了大袁三公突然中風的堅實基礎。

對於這點幾乎是一致共識,但也有一些磚家叫獸指出,大袁三公在官渡慘敗和許昌慘敗後,兩次因為氣急攻心而口吐鮮血,其實已經顯示出了高血壓病情加重的徵兆,所以即便陶副主任沒有給大袁三公吃那些不利於高血壓病情的食物,大袁三公中風也只是遲早的事。

當然了,以上只是部分磚家叫獸的意見,更多有良知的醫學權威又指出,陶副主任還斷然拒絕了出兵汝南的要求,大大激怒了提出這個要求的大袁三公。導致脾氣火暴的大袁三公肝火旺盛,在憤怒吼叫中還出現了口齒不清的中風前兆,繼而病情爆發,所以陶副主任是毫無疑問的罪魁禍首,不孝女婿的模範典型!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袁熙和袁譚才是最大嫌疑人,一部分學者認為是袁熙的不夠爭氣,慘敗在了日薄西山的曹軍隊伍手裡,刺激到了大袁三公脆弱得不能再脆弱的神經,導致大袁三公的情緒急劇變化,情緒波動過大。這才造成了病情爆發。所以袁熙公子才是最大的嫌疑人。

還有一部分磚家叫獸不肯被表象迷惑,對當時的情況做了最為仔細的研究,考據詳細到了大袁三公當時身上的衣服重量,當時陳琳提筆所用的墨汁產地。還有崔琰的腳氣病情與郭圖先生的口臭嚴重程度。從中發現了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重要細節。那就是袁譚公子忽然開啟了房門,使一股冷風夾雜著雪花衝進房中,而當時房中正生著熊熊炭火。大袁三公在溫暖環境中遭遇突然降溫,空間溫度忽然劇烈變化,體表血管大面積收縮,致使血壓急劇升高,這才導致病情加重中風昏死,所以袁譚公子才是弒殺父親的真正凶手!

後世如何爭論姑且不提,到底誰才是害了大袁三公的真兇也暫時不去理會,總之十幾名當世名醫折騰了差不多一天一夜,好不容易把大袁三公救醒過來時,大袁三公已經再也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了,左手左腳倒是勉強還能夠活動,右半身肢體卻完全失去了知覺,僵硬得象是木頭一般,即便強行開口說話,說出來的也是一些讓人聽不懂的含糊聲音,且身體極度虛弱,飲食便溺都已無法自理,顯現出了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半身不遂症狀!

“各位醫官,怎麼樣?主公還能恢復過來不?”

試了無數次,見大袁三公始終都只能說一些根本聽不懂含糊話語,已經雙眼都是血絲的崔琰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眾太醫的身上,抱著一線希望向在場的十幾名太醫打聽大袁三公的身體是否還有希望痊癒?然而讓崔琰和陶升等大袁三公心腹忠臣絕望與緊張的是,不管是太醫令、太醫丞、藥丞、方丞,還是普通太醫,全都是沉默不語還神情沮喪,不敢開口打這個保票。

果不其然,崔琰再三追問後,太醫令才吞吞吐吐的回答道:“丞相這病,是,是中風卒中,從古至今還沒有治好的先例,就算能夠救過來,也是輕則口舌不清,言語不便,步履偏癱,重的話就是再也站不起來,再也說不了話,且壽元還會大減。”

“丞相這也是命大了。”太醫丞補充道:“這病十分厲害,死者十之七八,丞相能夠救過來,已經算是邀天之幸了。”

崔琰絕望得幾乎當場癱坐在地上,陶升、陳琳和陰夔神色沮喪得幾乎要哭出來,另一旁的袁譚、郭圖、辛毗、逢紀和李孚等人則神情各異,袁譚公子一黨是裝做悲痛,眼中卻有說什麼都掩飾不住的喜色,逢紀和李孚兩名三公子黨成員則是神情緊張,眼珠子亂轉著不知在盤算什麼順便介紹一下,此時袁尚公子並不在許昌城中,而是奉命回了冀州,去迎接母親、幼弟遷居許昌,還有集結冀幽軍隊移駐許昌,以便展開下一步的南線戰事。

“那就勞煩各位醫官全力醫治丞相吧。”崔琰的聲音沙啞得連自己都難以聽清,道:“盡一切可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