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攜珠寶名馬賄賂虞公借道出兵,滅虢之後,晉獻公回師途經虞國,又一舉滅虞,珠寶名馬原封不動重回獻公手中。”
“今我軍雖強,卻難敵陶曹聯手,若先聯陶滅曹則破曹易如反掌,破曹之後再滅陶,也是易如反掌,主公現在為求聯合滅曹暫時將戰馬土地借與陶應,與晉獻公將珠寶名馬借給虞公一般無二,既然借出去的戰馬與土地遲早要回主公手中,主公有何必吝惜暫借陶應呢?”
憑心而論,辛評說的這番道理絕非歪理,而是各個擊破的兵家至理,但也越因為有理,越容易說動他人,所以不光是大袁三公大為心動,接替在官渡之戰中失蹤的荀諶出任袁軍謀士的冀州名士崔琰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主公,辛評先生所言甚是,符合遠交近攻與各個擊破之兵家至理,還望主公納之,先破曹,後滅陶,現在無論借給陶應多少土地城池,將來都能原數收回。”
大袁三公重新坐下,盤著腿盤算了片刻後,大袁三公終於還是遲疑著說道:“雖有道理,奈何割讓土地城池,傳揚出去,吾的顏面…………。”
“父親,無妨。”袁譚公子搶著說道:“父親不妨表奏徐州大將臧霸為青州都督,令臧霸鎮守濟水之東,便可不必背上割地之恥,再命陶應向父親進貢一批珠寶金銀,賞賜給陶應戰馬五千匹,也就可以向天下人有個交代了。”
袁譚公子的這個建議雖然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但也正合喜歡要面子不要裡子的大袁三公胃口,再加上這次終於沒有人站出來反對袁譚公子的提議,所以大袁三公很快就下定了決心,拍板道:“就這麼辦吧,回書郭圖,讓他答應陶應的條件,依計行事,先把袁陶盟約重新締立再說。”
有了大袁三公這句話,事情也就好辦得多了,大袁三公的書信送抵徐州後,陶副主任很快就答應進貢給岳丈一批金銀珠寶,與岳丈締結盟通好,接著大袁三公也命文丑、袁熙退過全線濟水以西,又表奏徐州大將臧霸為青州都督,鎮守濟水以西的青州土地——雖然東漢官制中壓根沒有都督這個職位,但只是走一個過場大袁三公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同時徐州軍隊也放還了俘虜青州別駕王修等人,任由不願為徐州效命的東萊太守管統率隊穿過控制地返回冀州,並順利接收了大袁三公賞賜的五千匹戰馬。
順便說一句,在陶副主任兌現了諾言將郭圖放回冀州後,袁尚公子大怒之下少不得致書陶副主任予以譴責,三國好妹夫陶副主任卻一口咬定自己沒有收到妻兄的書信,並解釋為信使在半路不知失蹤,繡花枕頭袁尚公子聽了倒是頓足長嘆,惋惜天不助己,審配和逢紀等人對此雖有懷疑,卻又擔心得罪自己黨派的最強外援,沒敢聲張把事鬧大,僅僅只是把此事藏在心裡,對陶副主任也不敢再抱過於天真的幻想。
…………
福兮禍所依,正當陶副主任在徐州城裡為了自己敲詐吝嗇老丈人得手而歡欣喜悅的時候,曹老大卻在許昌城裡大發雷霆了,因為徐州軍隊與冀州軍如此大的動作不可能瞞過曹軍細作的眼睛,而當聽到大袁三公把濟水以西的青州土地‘賞賜’給了不肖女婿後,正在盼望著大袁三公與陶副主任徹底翻臉的曹老大失望之餘,難免又是驚怒交加,破口大罵,“天殺你的陶賊,竟然無恥到了這地步,官渡大戰吾打得那麼辛苦,寸土未得,大半個青州倒被你乘機拿下了!便宜佔到了這個地步,你也不怕天譴?!”
大怒之餘還有深深的恐懼,因為曹老大非常清楚,大袁三公之所以能向不肖女婿做出這麼大的讓步,其目的肯定是想勾結不肖女婿一報官渡之仇,自己馬上又要面臨南北受敵的不利局面。所以發夠了火後,曹老大又馬上召集自己麾下的一干謀士,商議此事對策。
和曹老大一樣,當得知陶副主任沒費多大勁就拿下大半青州土地後,曹老大麾下的一干謀士也是個個勃然大怒,紛紛大罵陶賊奸詐,該出力時躲得比誰都遠,摘勝利果實時手卻比誰都伸得長。怒罵之後,荀攸向曹老大建議道:“丞相,陶袁既已復和,他日袁紹又來複仇之時,我軍必然又南北受敵,難以招架,莫若乘袁紹兵馬未整、官渡新敗軍心未穩之機,先擊破一路,然後便可安心應對另一路。”
“公達之言雖然有理,奈何兩路都好惹啊。”曹老大苦笑道:“南下攻陶則袁紹必來報仇,北上攻袁不僅急切難勝,袁紹也必令陶賊北上攻吾,陶應小賊又是一個反覆無常到了極點的奸賊,即便不用心聽令也必然乘機削弱於吾,叫吾攻誰為上?”
“攻陶為上!”眾謀士最末席處忽然有人開口,還是斬釘截鐵的說道:“丞相若出兵攻陶,袁紹必不救!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