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那陶賊就不怕袁紹始終不肯出兵,坐山觀虎鬥坐看我軍與他死戰對耗?”
“陶賊奸猾,絕不會真與我軍死戰。”荀彧、郭嘉和荀彧等人都開口替曹老大解釋道:“倘若袁紹匹夫遲遲不肯出兵,或者袁紹打消出兵意圖,再或者我軍主力南下與之形成決戰態勢,陶賊必然立即退回徐州,絕不可能真的替袁紹賣命。”
“既然如此, 主公何不先率主力東進南下,迎戰陶應奸賊?”毛玠又建議道:“適才主公說過,袁紹匹夫多謀無斷,遲疑善變,未必就能立即下定決心出兵。既如此,主公何不搶在袁紹尚未出兵之前率軍南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陶賊,然後再回頭迎戰袁紹,豈不是再無後顧之憂?”
曹老大有些動心,順便介紹一下,歷史上官渡之戰前,曹老大就是這麼對付幹掉車胄割據徐州反叛的劉皇叔,不過嘛,是用這個手段幹掉拉著曹老大兵馬反叛並且立足未穩的劉皇叔,所以…………
“不能弄險。”思慮再三後,曹老大還是搖了搖頭,頗為無奈的說道:“陶應奸賊非尋常人,徐州軍隊近年又大有成長,難以迅攻破,且陶賊父子在徐州經營多年,深得人心,陶賊一旦退回徐州再想將他立即攻破,那更是痴人說夢。如此弄險,稍有不慎,那便是兩面受敵,滅亡有日。”
眾人默然無語,許久後,荀彧才拱手說道:“丞相,陶賊出兵之事,彧有三條應對之策,丞相不妨並用之。”
“文若先生試言之。”曹老大答道。
荀彧答道:“一,請天子頒詔宣稱袁紹手中密詔乃是偽造,以此為藉口與陶賊使者陳震虛與委蛇,堅決不答應交換人質,配合陶賊敷衍袁紹,留下回旋餘地。”
“二,丞相可密派使者直接聯絡陶賊,探問陶賊底細,摸清楚陶賊與我軍聯手共破袁紹的底價,然後見機行事。”
“三,丞相不妨派遣幾員副將,虛打丞相旗號率一軍前去昌邑助戰,再命副將不可輕進輕戰,只許恐嚇,若能嚇退陶賊,則袁紹必恨陶賊敷衍,使袁陶二賊生出矛盾,為我軍創造離間良機。”
曹老大盤算再三,很快就點頭說道:“就依文若先生三策應對,派劉岱虛打吾的旗號,至定陶駐紮屯兵,恐嚇陶賊隊伍。至於與陶賊秘密聯絡的密使……,孝先去走上一趟如何?”
“毛玠願往。”
被曹老大點名的毛玠拱手答應,曹老大點點頭,忽然又提高了聲音吼道:“養虎遺患!養虎遺患!當初吾在徐州城下,到底是吃錯了什麼藥?怎麼會放走了陶應這個奸賊?!若當時一刀把這個奸賊砍了,區區袁紹,吾有何可懼?有何可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