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龍戰三千里 作者:津股巡覽

送夜襲軍團沒入夜色之中,城頭上的小西行長一揮手,五百鐵炮軍和二百長矛隊,一百名弓箭隊齊刷刷出列,由炮頭松下小笠的率領著在普通門外佈下鐵炮三段陣,準備接應遠藤的夜襲隊。

這次夜襲,小西行長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明軍有備而來,很難想象僅靠偷襲就可以打垮他們,但是如果運氣好的話,衝殺一陣回來,此舉倒是頗能提高守軍計程車氣,城內和駐牡丹峰的守軍已經聯絡不上,好在他們並沒有處在核心包圍圈中,現在應該派人去鳳山報信了,只要大友義統能夠及時率駐鳳山的六千日軍來援,內外夾攻,就有打退明軍進攻的可能。

離城二里,就是明軍左營大寨,遠遠望去,營門口掛著兩串孔明燈,在雪花拍打下顯的略有些昏暗,營樓裡挑出一面大旗,藉著燈光,可見斗大一個李字,或許是天氣寒冷的緣故吧,高高的營樓上雖有燈光,卻不見有兵丁露頭巡視,整個大營鴉雀無聲,籠罩在一種靜謐的氛圍裡。

遠藤又次郎黑巾束頭,身著軟甲,手持兩支短銃,腰裡還捌著兩支短銃,背上插著武士刀,殺氣騰騰的走在隊伍最前面。到了明軍大營不遠,正要喊點什麼,然後率隊突擊,忽然聽到營中“砰”一聲炮響,隨著炮響,無數明軍像從地裡冒出來的一樣,黑壓壓擋在日軍面前。與此同時,營前的燈火一下子全都熄滅了。

明軍左營主將是李如松之弟李如柏,對日軍偷襲早有防備,日頭一落山,就按著李如松的交待分派軍馬在大營前挖了一排土溝,埋伏下一千弓箭手,營樓上佈下哨兵,用千里鏡密切注意平壤方向動靜,另有五百騎兵帶甲而眠,馬不離鞍,隨時準備接應出戰。主力部隊仍舊照常休息,其他明軍大營也是這般佈置。

雖然日軍藉著夜幕來襲,但明軍營樓裡的哨兵們眼神銳利,再有千里鏡幫助,隔著半里多地就發現了異像,連忙通知主將,李如柏不敢怠慢,立即頂盔貫甲,趕到營前督陣,這時候見日軍走的近了,振臂喝道:“前軍盡起!”隨著他這一聲令下,大營燈火俱滅,千餘名弓箭手從溝裡直起身子,一齊彎弓搭箭,指向前方。

“點火,放箭!”李如柏再次大聲發令。明軍作戰慣用火器,到後來用的手熟,發展到連冷兵器的弓箭都用火藥助推,這時候得到主將號令,眾軍發一聲喊,用火折點燃了箭桿上的藥捻,只見明軍陣中白煙瀰漫,火藥燃燒聲哧哧的響成一片。

公平的講,到了明朝中後期,軍隊體制和練兵手段已經很落後,而規模卻過於龐大,這就難免造成士兵素質整體低下,不像日軍經過多年的內戰打拼,兵精將悍。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中國著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張居正才死幾年,他生前的改革成果仍然存留了一部分,這樣就使得明朝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條件,可以從全國範圍內挑選出一批能征慣戰的邊防軍和高階將領組成東征軍。所以單就朝鮮戰場上來說,壬辰役時明軍戰鬥力並不低。

(注:明朝後期軍隊總數約一百八十萬人,相對全國五六千萬人的人口水平,實在有點窮兵了,滿八旗兵在薩爾滸之戰前不過四萬,戰後全面擴編也只有六七萬,直到入山海關之前加上漢軍旗、蒙古旗,才不過十二三萬。)

再說日軍敢死隊見明軍早有防備,不但不退,反而更激發了心中的鬥志,揮舞倭刀迎著對方箭陣拼死的衝了上去!

明軍火箭燃盡尚需一點時間,趁這個當兒,日軍鼓勇直進,兩軍相距已不到百步!遠藤又次郎單膝跪下快速打著火繩,抬手“砰砰”兩銃放倒了兩名明軍士兵,兩軍這時相距已經不到五十步!日本武士紛紛揮舞著鋒利的長矛和倭刀,嘴裡發出駭人的怪叫!

那個時候的火槍,精度和殺傷力極差,如果不是打中頭臉胸口等要害部位,一般很難首發斃敵,所以對射擊水平要求非常高,遠藤又次郎就是憑著他百發百中的槍法,贏得了日本“第一槍神”的美譽。(日本另一“槍神”槍之右兵衛的槍是冷兵器的槍,和此不同)

眼見日軍如此悍勇,大多數明軍士兵都非常的震驚,但抗拒危險的本能促使他們同樣發出駭人的怪叫,奮力鬆開弓弦,隨著撕心裂肺的爆響聲,千餘支火箭齊刷刷射了出去!

火箭的原理是在普通的箭桿上綁一個火藥筒,發射時點燃引線,使燃氣從筒尾部噴出,產生反作用力,並以箭翎和箭尾上的配重鐵塊來穩定飛行姿態,其構造雖簡單,但組成部分卻很完整,堪稱現代火箭的雛形。

這時候火藥助推的箭矢產生出強大的衝擊力和驚人的速度,以至於衝到近前的日本武士根本就來不及用刀劍去擋隔或是伏下身子躲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