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嚴寒時節,濺起的水珠凍結為冰珠落入水中浮在河面而形成。
每到嚴冬季節,北國大地銀裝素裹,洮水奔騰不息,一洩千里,河面上一簇簇的流珠滾圓晶亮、玲瓏剔透,浩浩蕩蕩地隨波而下,特別是冬日的早晨,旭日東昇,朝霞滿天,給洮河流珠鍍上一層火紅的霞光,顯得更為壯麗。而臨洮城,就是坐落在這條河邊的一座大城,也是控制這條河流的關鍵所在。如果在臨洮城觀賞洮河流珠,更令人流連忘返。
臨洮古稱狄道,在隴西盆地的西緣,青藏高原的東邊,位於甘肅中部、定西地區西部、洮河下游;東向越山穿谷達渭源、隴西境,西向渡河過嶺接康樂、臨夏,南向翻山繞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關抵蘭州。境內四山環抱,一水北流。 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是古“絲綢之路”要道、隴上歷史文化名城,因為彩陶工藝發達,曾有“彩陶之鄉”的美譽!
據史籍記載,周安王十八年,秦獻公滅西戎部族狄、桓,建立狄道、桓道二縣,是臨洮建置的起始。至秦紹王二十七年,置隴西郡。郡治狄道。東晉十六國時,屬武始郡。唐初,置臨州,後置狄道郡。安史亂後,陷入吐蕃。五代時吐蕃置武勝軍地。北宋置熙州,治狄道。靖康之變後,這裡被金國佔領。重設臨洮,作為臨洮路的治所!
臨洮自古以來就是民族繁多。紛爭不斷地地區。秦始皇三十三年,遣蒙恬率兵30萬,北逐戎狄,修築長城。西漢武帝元鼎元年,先零羌與匈奴合兵10萬,進入洮河流域。唐太宗時,臨洮迭受羌族、吐谷渾、吐蕃的騷擾。玄宗時。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攻破吐蕃,收黃河九曲,一度安定洮河流域。唐代宗寶應元年,吐蕃又陷臨洮。直至宋神宗熙寧元年,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王韶大破吐蕃,漢人政權重新在此地立足。熙寧五年,又擊破木徵。臨洮復歸宋轄,成為對抗西夏的前沿,後落入金國之手!
臨洮歷來為控扼隴蜀的戰略要地。秦築長城以制南牧之患,蜀姜維出狄道以擾關隴,魏人據狄道,使姜維不能得志。唐哥舒翰鎮邊。宋王韶安撫熙河,均以洮河流域為必爭之地。臨洮一地得之,上可經略關隴河西,下可連線漢中,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因這必爭,臨洮自古以來兵禍不斷,無有盡絕。為防範蒙古經西夏進入,金國曾在此設立重兵,卻被蒙人擊敗,後西夏趁虛而入。佔領此地。去年宋軍長空無忌曾經短暫收復。結果被窩闊臺和郭寶玉設謀奪取,焚城而去。製造了讓宋軍上下震驚不已的‘臨洮血案’。
西北大戰後,孟珙率軍收復此地,並按照我的意見,在此地重新建立一座城基,作為新城的地基!
孟珙地效率很高,我到達這裡的時候,規劃已經粗見輪廓,春寒料峭地天氣,還有許多穿著單褂,頭冒熱氣的戰士在築地基,喊著號子,扯動著巨大夯錘,一片繁忙熱烈的景象!
我站在一個叫姜維墩的高臺上,據說是姜維伐魏時所建的瞭望臺。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但這個高臺卻是一個上佳的制高點,站於其上,周圍的情況盡收眼底,不論是預警還是觀敵,都大佔先機!
身後傳來腳步聲,一個有點陌生地聲音傳入我耳中:“臣,臨鳳安撫使馬光祖見過陛下!”
轉過身,看向馬光祖,打量了片刻,微微讚許道:“聽孟珙說,這個工地是你主持的,做的不錯!”
“多謝陛下誇獎,微臣定當盡心竭力,以不負陛下之期!”
“朕要求的你做好沒有?”
“微臣不敢怠慢,已經讓人將空隙留出來,隨時可供陛下之用!”
“盡力就好,若將臨鳳治理好啦,可到建康來!”我適當的暗示了他一句!
“多謝陛下!”馬光祖臉帶喜色,連連謝恩!
揮手讓他退去,我望著遠處的洮水,沉思片刻,轉而對身邊的墨平道:“讓他來見朕,你也去準備準備!”
墨平恭聲應是,轉身走下高臺!
大約過了一刻,孟珙陪著一個身材中等,有些發福的蒙將走來!
胖胖地體態,有些花白的頭髮,皺紋深刻,經歷寒霜的臉龐上有一雙小小的眼睛,看我的時候眯成一條線,眼角的魚尾紋皺到一起,就像一塊老樹皮。
“罪臣郭寶玉見過宋皇陛下!”
我居高俯視著他,他漠然以對!
“聽說你和杜杲打賭,若朕贏了鐵木真,你就投降於朕,難道你想反悔不成?”
郭寶玉淡淡說道:“若陛下真願意接受郭某地歸降,今日就不會在臨洮城見郭某。若沒想錯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