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位於成都西面,臨近蜀山邊沿。自都江堰再向西,地勢便陡然拔高,進入連綿無盡的蜀山地界。因此都江堰也是成都平原的西壁壘,自蜀漢諸葛亮時開始設兵護堰,常備一千二百名官兵守護著都江堰,並設有堰官,專司都江堰的管理之責,明朝仍有堰官,並且還增加了護堰兵,例如此時,便有堰官領著一千五百名官兵鎮守都江堰。
都江堰的堰官叫做餘楠,年三十,原本是個鄉坤之家的少爺,後來他讀了點書,考了個進士,家裡再使了些錢,給他上下活動了一下,便領了個都江堰堰官的肥缺。這官可不小,在官職上是為正七品,與縣令同級,手下領著一千五百名官兵,這就比縣令威風多了。
再加上都江堰乃是成都平原農業之根本,地位極其重要,因此都江堰的堰官比起普通縣令,無形中就官大了一級。
此時的都江堰也在戒嚴,餘楠一雙眉頭深鎖,有點鬱悶地站在江邊,看著面前巨大的水利工程。
一名紹興師爺站在他的背後,哈著腰道:“堰尊大人,時間已經五月份,這月一翻過去,就是放水節,這護堰的工程,咱們還不搞,就來不及了。”
原來自宋代開始,都江堰就定下了歲修的規矩,每年春天枯水季節,都江堰就會斷流歲修,修整堰體,深淘河道,明廷在都江堰的灘底埋了一塊臥鐵,要求每年歲修時,必須將灘上的泥沙深挖,直到挖得可以見到臥鐵為止,這根臥鐵鑄於萬曆年間,成為了後來堰官們考核歲修是否達標的重要標準。
歲修在六月之前必須完成,然後六月都江堰就會開堰放水,稱為放水節,一年一度,從不例外。
餘楠深深地皺著眉頭,道:“我也知道歲修必須儘快了,若是還不開始,六月之前就來不及。但是現在情形特殊,民心不穩,歲修需要聚集起一千兩百名民夫一起淘灘,在這種非常時刻,聚集起上千民夫,我怕引起民變。”
師爺低頭道:“堰尊所慮即是,但是……若因害怕民變而不歲修,破壞了祖上傳下來的規矩,只怕民變更烈……自宋朝開始,都江堰即有規矩‘歲必一修’,百姓皆知這是關係農業生產的根本大事,若是不修,這兆頭可不好。今年本來就沒有了鄭家的新式肥料,如果還沒了都江堰的水利灌溉,我怕四周的農民們不用聚在一起就會反了!再者,朝廷也絕不會允許歲修中斷。”
餘楠皺起眉頭,道:“那你說怎麼辦?必須修,又不能修,這該如何是好!”
師爺道:“縣尊手下有一千五百名官兵可用,修堰時將他們全部調出,鎮壓百姓,以保民心安穩,不生異亂。此地距離成都府極近,我們事先向成都發出警報,以朱大人遠見卓識,定知其中厲害之處,若發生亂事,朱大人斷無不救之道理。”
餘楠點了點頭,心想,也只有此法可用了。
第二天,都江堰的縣衙門口貼出了告示,崇禎四年的都江堰歲修準備進行,要求附近的民夫們前來服役。此令一出,十里八鄉的農民們背起各種淘灘工具,聚向都江堰來。
歲修乃是每年必行之役,都江堰附近的百姓們早已習慣,因此官府徵集他們去淘灘,倒是沒有多大意見,扛起鐵鍬就來了,何況歲修都江堰也是利民之事,對於百姓來說也有好處,百姓斷斷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與官府鬧騰。
一千二百民夫挽起褲腿,進入河道的淤泥之中,奮力地淘起河灘來。
往年民夫們都一邊言笑一邊幹活,但今年卻有點不同,民夫們一邊幹活,一邊低聲交頭接耳。
“今年不會有好收成了,唉!我到現在都沒弄到好肥料,這莊稼怎麼種得好啊?”一個農民滿臉沮喪地道。
“就是,就算淘好灘,保證了都江堰的正常運轉,咱們也別想種出往年那麼多莊稼。”
“那你說怎麼辦?咱們現在扔下活兒,回家去?”一個大膽的農夫說道。
“那怎麼行,堰還是得修的,若是沒了這堰,咱們連種田的水都沒了。”一個老成持重的農夫道:“但是修完了堰,咱們趁著這次來的人齊,應該一起向官府討個說法,這鄭氏究竟是怎麼回事,是真的賊寇還是貪官汙陷,總得有個說法。”
別的農民一頭稱是,一邊手上加力,猛淘河灘,爭取早日完工。
此時在都江堰西邊不遠住的山林裡,一支兩千人的獵人隊伍,已經靜悄悄地駐紮了下來,日渥不基站在小山頭上,看著遠處的都江堰熱火朝天的淘灘工作,深深地皺起了眉頭。
一個穿著漢人衣服的大漢順著山坡跑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