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噸煤和焦炭、17萬噸燃料和1500噸橡膠。所有這些做法,加上我們的同盟國的消極態度,使法西斯集團得以在1942年春季調集600多萬軍隊、近5。7萬門大炮和迫擊炮、3千多輛坦克和近3500架戰鬥機,用於對蘇作戰。 兵力雄厚,從數量上已超過希特勒開始發動侵蘇戰爭時的水平。

誠然,這次的進攻地帶狹窄。實施新的打擊的全部力量都集結在戰線南翼,然後逐步向北擴充套件。

希特勒開始進軍高加索,目的是奪取石油產地,推進到伊朗邊界,打到伏爾加河畔。看來,他認為蘇聯邊遠地區的軍隊是不堪一擊的。

我的任務不是描寫1942年春季戰場上的全部事件,但是在講述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我不能不粗略地剖析一下德軍統帥部的戰略意圖,因為這樣可以使讀者對伏爾加河地區發生各個事件的意義進行評價。

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部1942年4月5日釋出的第41號訓令,說明了希特勒政治領導集團和軍事當局的意圖,而在7月釋出的第44號和第45號訓令中,又對這些意圖作了具體的說明。

讓我們看一看第41號訓令。

它開始這樣說:“在俄國,冬季戰局即將結束。由於我東線士兵英勇善戰和富於犧牲精神,我們的防禦行動獲得了巨大勝利。敵人的兵力和技術裝備損失慘重。為了急於利用臆想的初期的勝利,他們在這個冬季消耗了大量的預備隊。”

我們看到,德國統帥部在自己的分析中完全錯誤地估計了我們的力量,並試圖把自己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描繪成軍事上的勝利。希特勒低估了我們的力量,而把自己的力量估價過高。

由此產生了這個檔案中規定的目的。

訓令中寫道:“目的是徹底消滅蘇軍殘存力量,儘可能奪取重要的軍事經濟中心。……首先要集中一切力量用於在戰線南段實施主要戰役,消滅頓河以西的敵人,以便進而奪取高加索石油產地,並穿越高加索山脈。”

敵人突擊刻赤地區,攻打塞瓦斯托波爾。希特勒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後,完全佔領了克里木,為進攻高加索和伏爾加河地區做好了翼側準備。

儘管敵人全力圍攻塞瓦斯托波爾,但這個城市在7月初以前一直在我們手中。

1942年5月12日,西南方面軍轉入進攻,從兩個方向實施向心突擊,一個從巴爾文科夫突出部實施,從西南繞過哈爾科夫,另一個是輔助突擊,從沃耳易斯克地區實施。

有關這次進攻中的重大事件,在歷史著作和著名蘇聯軍事家的回憶錄中已有許多評論。我無須贅述,也無須加以評論。眾所周知,這次進攻我軍以慘痛失敗告終。希特勒對伏爾加河地區、沃羅涅日和高加索的進攻蓄謀已久。德軍衝破了我軍防線,並進一步向縱深擴充套件。德軍統帥部充分利用了當時出現的這一有利態勢。德國將軍庫爾特·蒂佩爾斯希寫道:

“俄國人企圖破壞德軍預定的進攻,結果卻適得其反。俄國人防禦力量的削弱使我軍第一戰役變得更加容易。但是德軍各集團軍還是用了幾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補充準備,調整兵力配置,補充一切必需品,然後才開始進攻。”①6月底,德軍統帥部完成了進攻準備。

①庫爾特·馮·蒂佩爾斯希:《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莫斯科,1956年版,第232頁。

現在我們知道,在蘇德戰場南翼,大概從奧廖爾至塞瓦斯托波爾,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

它又分為“A”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

這兩個集團軍群的任務是消滅頓河以西的蘇聯軍隊。

“B”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合圍頓河以西的蘇聯軍隊,並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和“A”集團軍群會師。“無論如何必須設法前出至斯大林格勒……,使順頓河而下實施突擊的部隊在斯大林格勒地域與從塔甘羅格、阿爾喬莫夫斯克地域進攻的部隊會合。”第41號訓令這樣寫道。

初期,這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配置如下:

威廉·利斯特元帥指揮的“A”集團軍群轄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野戰第17和第11集團軍以及義大利第8集團軍。

馮·博克元帥指揮的“B”集團軍群轄德軍坦克第4集團軍、野戰第2和第6集團軍以及匈牙利第2集團軍。此外,還有正從後方開來的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

敵人在飛機和火炮上佔有優勢,能夠大大加強主要突擊方向上的力量。

6月28日晨,德軍野戰第2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