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就算是兩個賣菜的吵架,也輪不到你個縣衙來處理,誰知道人家背後站著哪家權貴呢。
可是今天,本任開封縣知縣遊師孟遊大人,碰上了個棘手的問題。這事說起來,還得怪自己那個不懂事的婆娘。原本自己在這開封縣的任上已經熬的差不多了,等過了今年,到了明年開春,自己就算熬出了頭,到時候以自己這幾年無事無非的成績,起碼外放個六品,又或者直接做個京官,這就算混出來了。可自己這婆娘。也不知道從哪聽人說的,非說自己沒後臺,將來放不了什麼好缺,一天到晚的在自弓耳邊吵吵著要讓自己去託人求情走門路。
遊師孟覺得老婆娘頭髮長,見識短,這京城裡的水有多深,哪裡是自己這種無根無基的芝麻小官敢下去探的?再說,這些年,雖然也做了幾任縣令,卻也沒攢幾兩銀子,也就不怎麼搭理她。誰想著,這婆娘無意中知道了自己的一個八杆子打不著的什麼親戚和祁國公王博家有什麼瓜葛,月前到了京城,住進了祁國公府。就非要鬧著去認親。遊聳孟大是頭痛,人家祁國公府是什麼地方?再說,祁國公早就死了十幾年了,人家那世子還認不認那親戚都說不準。你還只是人家那親戚的遠親,就更扯不上邊了。可勸了幾次,卻又拗不過她,索性便由著她去鬧活,自己撒手不管了。
遊夫人這一去,還真讓她認著親了。原來,那祁國公女兒的婆家姓劉,和遊夫人有咋小什麼七拐八拐的親戚關係,兩人以前曾經見過面。如今,這劉家的公子劉鎮要進京趕考,這劉王氏也就陪著兒子回京省親看看孃家人。這麼一來,倒真讓遊夫人見著人了。
兩位夫人他鄉遇故知,自然是聊了個投機。劉王氏一聽說遊大人如今在開封縣做縣令,便很禮貌的帶了兒子一同到開封縣衙來的訪了遊大人夫婦。席間,劉王氏無意間提了一句,說自己這兒子自小頑劣,缺少管教,希望遊大人日後有機會,替他管教一二。遊大人出於禮節,自然無不應允。心中卻是大大的不以為然,人家祁國公府哪裡有擺不平的事,還用得著我一個小小的縣官來出頭?可遊夫人卻很是興奮的向劉氏母子說了一些大包大攬的話,說什麼在開封府地面上,有事大可不必麻煩,只管到縣衙來找遊大人便是,為了加強一下效果,還送了一枚開封縣衙的令牌給劉王氏。
事後,遊大人對婆娘的行為很是不爽,認為她自作主張是很愚蠢的行為,此舉搞不好會給自己帶來想不到的麻煩。遊夫人趁機將遊師孟罵了個狗血淋頭,認為他沒有後臺,還死要面子不走門路才是蠢到家了。還告訴他說,人家祁國公的孫子王貽永,如何如何的文武雙全 小小年紀就以武舉身份授了什麼什麼將軍,而且還是太宗陛下欽定的駙馬爺。要不是國喪耽誤,人家如今早就迎娶了公主,住進了駙馬府。人家這麼大的勢力,有什麼事要你一個小小的知縣來出頭的?老孃這麼做還不是為了給你討個順水人情?
遊師孟被婆娘的抬不起頭,他覺得自己沒有後臺門路是鐵一般的事實,這些年混來混去,始終只能當個縣官。 如今有這麼個關係門路。或許對自己將來的仕途有些幫助也說不定。再說,人家祁國公府,能有什麼事要自己出頭。便將此事很快拋開。一心一意的混起了一。只等著將泣一任熬到頭,好到時候誦討駙馬爺專老路廠門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那位劉鎮公子這麼快就找上了門。原因是他在開封街頭碰到了老家時上了心卻沒到手的一個姑娘,上門去騷擾了幾回,今天竟然被一個過路的撞見,收拾了一頓。 在接到劉鎮的隨從報信的那一刻,遊師孟的心裡就叫起了苦。他心裡明白,敢在京城出人的,沒有幾個好惹的。只怕背後的勢力不是自己這小小的七品官能磕的動的。同時,又對這個劉公子大為不滿,你真把這開封當成你們鄉下那鬼地方呀?看上誰家姑娘就敢當街下手去搶?現在碰到釘子了就要來扯我?幹嘛不去找你家親戚呢,真是莫名其妙。
鬱悶歸鬱悶,這種小規模的治安衝突原則上卻又在他自己的管理範圍之內,以前不敢插手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沒人把這開封縣衙當回事,如今人家苦主上門了,再推脫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遊師孟只好發火籤讓衙役們去將當事人捉拿歸案,同時千叮嚀萬囑咐。不到萬不得已 千萬不要和衝突雙方動粗,只要把人帶回來,到時候調解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萬事大吉了。
衙役們很快就把當事人三方全都帶回了衙門,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過了遊師孟的想象。
先是劉鎮說自己昨日被孫小翠潑了一身水,不光壞了一身好衣服,還弄的受了點風寒,要讓孫小翠賠他的衣服和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