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舉又發覺了這些事情多少有些貓膩。
首先,這些年來,高家在壽州城裡早就佈滿了眼線,可是這些人卻坐視著高文英被張家虐待而不聞不問,直到事發了才紛紛指責。
其次,張家這些年的生意漸漸的移安到了本家的族人手中,而這些族人無一例外的都被高家人控制了。
第三,在張為善處理和桃花島的業務時,馮有年非常巧妙的讓他做了壽州一帶的獨家代理,同時,也將他推向了壽州所有同行業的對立面。
當高文舉的計劃提出時,趙威一直在提示他,可以用掐斷業務鏈的方法讓張家萬劫不復。可用腳指頭想一想,這種法子對桃花島的聲譽都是個致使的打擊,這分明就是趙威在測試高文舉對張家人的憤怒程度。看他是不是已經恨張家到失去理智了。
高文舉沒有理會這些,而是堅持用光明止大的方式興師問罪去踢館了。
而趙威打著保護他的人身安全的旗號,派出了一支五十人左右的保護小組來配合他行動。在高文舉踏進張府的同時,將張府牢牢封鎖了起來。本來的計戈是高文舉扔下幾句狠話,他走之後,張家定然陷入混亂,然後大家趁火打劫,,
可高文舉在和張家人會面的時候,發覺了張為善竟然不知道高綜死訊的怪事。不由的對此事起了疑心。當他坐到和張家只有一街之隔的臨時指揮部時,心中對此事已經隱隱約約的有了個概括。
按他的推測,這事應該從到到尾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當詢問過趙威之後,更是確定了這一點。至於最初的事情是如何開始的,已經不怎麼重要了,重要的是,張家人非常配合的完成了前期的整個配合過程。
這些配合的人士當中,最值得表揚的。當數武氏和她的堂弟武元清了。兩位一個在醋勁大發之下做出了虐待高文英母子的惡行,另一個更是趁著高文英母子被擄的機會,一邊使錢買兇殺人以絕後患,另一邊還打著劫匪的旗號不停的勒索,使整個佈局中最重要的一環變得天衣無縫。再無翻案的可能。
龍套就是這樣,你不知道啥時候就被拉著出場了,只是演完戲之後,能撈個什麼報酬,就很難說了。
當鏢隊走出壽州城之後。高文舉並沒有回頭再看一眼,細心的趙遠山發現,那個貼身膏藥一樣的跟班,並沒有跟著他一同前行。當他策馬走到高文舉身邊想要詢問一下時,就聽到騎在馬上的高文舉,喃喃的唸了一句:“但願你們還有後悔的機會。”只是,沒人知道,他是說給誰聽的。
人品不好啊,定時釋出又沒反應。網發了那章,結果這章又卡了
天。
明天要早起去看中醫,大家祝我好運吧。D!~!
..
015 發展趨勢
入宋鹹平二年四月十八日州宋城縣今河南商臼十里處。
月朗星稀,春風拂面。十幾座行軍帳篷沿著一條小河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小荒山腳下,河邊一處平坦處,幾堆篝火雄雄燃燒著,架在火堆上的各種野味隨著不斷翻動,滋滋的向火中淌著油脂,將火堆激
。
高文舉抱著膝蓋坐在馬紮上,靜靜的望著天上的星空,眼前的星空和千年總後別無二致,只是沒了環境的汙染,顯得越發清晰。自嘲的笑了笑,這是怎麼了?已經來到這個世界有三年多了,怎麼還在想著那些不著邊際的事情。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嘛。既然已經回不去了。那就好好想想怎麼樣在這個世界活的更好一些吧。
自從扔開了張梅英那段事情之後,從壽州城出發到汴梁的這一段路上。高文舉一行人走的非常的慢。而且每到一處,他都要藉著紮營不易的幌子在附近逛一逛,比起那個上京趕考和押送物資的藉口來,更像是在旅遊。
這一路上,他看到了由桃花島出產的各種新式傢俱都已經陸續在各處出現了,他也和許多農民們聊過幾句,發現這些農具的確很受歡迎,而且樣式簡單,極易仿造,如今各處的木匠鐵匠都已經開始大量製作樣式相同的農具了,無奈由於工藝所限。許多重要部件必須要用桃花島的正品,否則用不了多久就會損壞,因此。大夥出於實際情況考慮,除了那些關鍵部件比如樺頭儘量購買桃花烏的正品之外,其他的木製部分全都由本地匠工製作。
高文舉決定,親臨各種考察一番之後。將生產方向調整計劃書發回桃花島。如今正是他和幾個被帶在身邊學習如何作市場調查的弟子切磋經驗的空檔。而這些人。正是經水路從另一方向起來全自己會和的桃花島來人。之所以在野外紮營,也是為了避開那些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