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做嘉絨的小部落,又進行了下一波的狂歡。那是他們的重要節日吧好像,這些族民誠摯的邀請這兩個異鄉人。
不管怎麼說,受到族民這麼多照顧,並且還受到了誠摯的邀請,理應去參加。宛蘭雖然還覺得有些頭痛,四肢微微發軟,還是微笑著答應了。
這個節日自然是在晚上的。當月亮爬上了沙丘,節日便開始進行了。
在旁邊一處空地上,點起了大大的篝火,族民圍著篝火,手挽著手,轉著圈跳起了舞蹈。
宛蘭在一旁觀看,手撐著額頭,強帶著微笑。如果沒有生病,她早就去參加跳舞了。看著聞人和那些族民手拉著手跳舞十分的歡樂,她真是心癢癢的。
跳舞累了,就坐下來,親切的聊天。
一個族民自告奮勇的為大家表演。他拿著短短的樂器,放在嘴邊吹。悠悠揚揚,似乎是哀傷,又似乎是歡快。族民靜靜的聽著,專注的看著這個表演者。這個表演者閉著眼睛,緩緩搖動身子,隨著音樂漸入佳境。
月光如幕,佳曲嫋嫋,兩廂融合,如仙蹤般。
一曲終矣,族民為其鼓掌。
那表演者坐下來,宛蘭便去借看這個樂器。這個東西兩管四孔,用的是細長的骨頭做成的,摸起來有磨砂感。他說這是羌笛。
《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可見這個羌笛是個相當具有民族風味的樂器。吹出來的音樂,讓人有繞樑三日之感。
聞人靠過來,搶過羌笛,也想試著學演奏。結果鼓搗了半天,硬是擠不出一絲宮商角徵羽的音調,反倒是吱吱呀呀的雜音。
那人還怕他吹壞了,急忙奪了過來。
也就在這麼一小插曲當中,節日當中重頭的部分開始了。
爾龔先行介紹這個重頭節目,是叫做“卡斯達”的舞蹈,也叫盔甲舞。
光聽解釋十分的不明白,但是當舞蹈的人出來的時候,就明白什麼叫盔甲舞了。
大約十個人,左右兩邊對稱排布,吼著什麼出場。身上穿的才是讓人引入注目,每個人穿漆牛皮甲,十分的厚實笨重;手裡拿著各種兵器,有長戈,有長刀,還有弓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