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建議下,她最終進入紐約一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出乎夢露意料的是,她本來是打算接受保養療法的,可沒想到一進醫院,他們就按照對待精神病人的辦法,把她像囚犯一樣關在一個專門的單間。 在這間房門緊鎖、帶有防護墊的特護病房之中,瑪麗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之中。她不禁想起自己可憐的母親就是在精神病並不嚴重的情況下,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被迫服用大量鎮靜劑,進而大腦神經過度麻痺受損,最終慘死在精神病院裡。她繼而又想到曾祖父的自殺和外祖父外祖母死於癲癇的事實,這使得她的情緒完全失控。 夢露絕望的對著門外大喊大叫:“把門開啟,放我出去,我沒有病!”可是根本沒有人理會她。她歇斯底里的呼救被醫生認為是間歇性癲狂症的體現。於是夢露乾脆裝瘋賣傻,她把椅子從玻璃門上摔出去,脫光了衣服一絲不掛地站在窗前以示抗議。在兩天兩夜之後,她偷偷寫信給斯特拉斯伯格一家,求他們把她救出去,但也許是他們根本沒有收到或是乾脆不理睬,她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絕望之中,她向她的前夫喬·迪馬吉奧求救。她打電話給他,哭訴了她所面對的一切。從她語無倫次的敘述中,迪馬吉奧很費勁地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很快,他從佛羅里達趕到紐約,把瑪麗蓮從精神病院裡解救了出來。 1961年3月,夢露在迪馬吉奧的悉心呵護下,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她和迪馬吉奧一起來到佛羅里達州。在那兒,她整日遊泳,在輕鬆愉快的心態中,整個人的精神和身體都在康復之中。她顯得神采奕奕,甚至和迪馬吉奧一起觀看他執教的紐約北方佬球隊的比賽,為他們加油助威。 1961年4月,她在迪馬吉奧的陪伴下,回到了洛杉磯。6月,她基本上康復了,參加了一系列的社交活動。此時,她已經可以只吃些水合氯醛——一種作用最輕微的安眠藥,就入睡了。但也有幾次她把烈性酒和大劑量安眠藥片混在一起喝下去,還好被及時解救了出來。 此時,格林森醫生擔負起治療夢露的重擔。在1979年進行的一次訪談中,導演喬治·丘克說道:“格林森被夢露譽為奇蹟的創造者,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個對她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的醫生,她對格林森言聽計從。”在給葆拉的一封信中,夢露這樣寫道:“格林森是我的救命恩人,是幫助我對付整個世界的盟友。” 這一年的聖誕節,格林森醫生處心積慮的請來迪馬吉奧,營造出一種“撫愛、關心、像家庭”一樣的氣氛,使夢露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跨入了新年。這時夢露服用藥物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控制。此時,夢露對格林森已經是言聽計從了。小到約會的男朋友,大到所拍攝的電影,夢露都會徵求他的意見,他實際上已經是她的經紀人了。 1962年春季,根據格林森醫生的意見,夢露保留了她在曼哈頓的公寓,但搬到了洛杉磯。格林森讓夢露別再四處遊蕩,及早安定下來。很快,她就在布倫特伍德區買了一幢西班牙式的房子。夢露感慨萬分,熱淚盈眶,這是她第一次有了真正屬於她自己的房子。她對生活似乎已經鼓起了充足的信心。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幢房子的前門上貼著一條用拉丁文寫的格言:“我走完了我的旅程。” 格林森為瑪麗蓮找了一個非常老練的管家——尤妮斯·默裡。尤妮斯·默裡原本是位精神病護士,現在她在格林森醫生的安排下,護理夢露,並且定期向他報告夢露的情況。後來調查夢露死因的羅伯特·利特曼醫生說:“夢露一直不知道默裡是被安插到她家中以防不測的人。” 此時的夢露,已經悄然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在他人和她自己的不知不覺中,瑪麗蓮·夢露慢慢的向黑暗的深淵中滑去。

第十章:最後的情人(1)

一、肯尼迪兄弟 瑪麗蓮·夢露最後也是最著名的情人是約翰·肯尼迪和羅伯特·肯尼迪兄弟。她和他們之間曖昧不清的關係給她人生的結尾,增添了更多的猜想。 肯尼迪家族赫赫有名。約翰·肯尼迪1917年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布魯克林。他的祖先來自愛爾蘭,後來迅速成為美國的富翁。他的外祖父曾經是波士頓民主黨的主要後臺人物,父親也曾經擔任過美國駐大不列顛的大使。約翰·肯尼迪畢生事業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他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這位肯尼迪家族的掌門人從小就教導他的孩子們,決不能甘居第二,給他們灌輸一種爭取勝利的意志。在決定是否走上從政道路的時候,約翰·肯尼迪曾經對一位朋友說:“我能感到爸爸的眼睛正盯著我的後脖梗子。”當上總統以後,他每天至少要打一次電話給他的父親。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約翰·肯尼迪應徵加入了美國海軍。由於他在一次戰鬥中表現英勇,使他獲得了海軍勳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