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可以;但中川水一戰因為決策失誤釀成大錯;實力劇減;如今也只能“艱難度日”。另外在派系間的明爭暗鬥中;徐師仁一向與孟海公走得近;與霍小漢、帥仁泰卻是矛盾尖銳;現在孟海公脫離聯盟走了;徐師仁馬上又主動“親近”霍、帥兩人;純屬“牆頭草”;所以霍、帥兩人根本不信任他;可想而知商量的結果是什麼。
孟海公先走了;搶了先機;而且他帳下有三個軍;實力超過了霍、帥、徐三人的總和;因此霍、帥、徐三人若脫離聯盟;就必然面對孟海公這個強勁對手的威脅;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合作的難度太大;兼併反倒容易;而三人若想對抗孟海公;就必須聯手;但霍、帥兩人無論如何也信不過徐師仁;所以商量來商量去;與其脫離聯盟後與孟海公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倒不如跟著李風雲一條道走到黑;希望反而更大些。
徐師仁彷徨無計;心有不甘;私自找到李風雲;徵詢李風雲的意見。
李風雲右手握拳;左手伸出一個指頭;問他;你看那個實力更強?希望更大?
徐師仁心領神會;毅然做出決斷;就此絕了脫離聯盟的念頭。
翟讓和單雄信走了;孟海公也走了;聯盟一下子空出了六個軍的編制;而李風雲之前正為河北義軍和齊魯義軍的加盟不得不大量擴編頭痛不已;這下正好解了李風雲的燃眉之急。
十六日上午李風雲召集河北和齊魯豪帥共議整編事宜;最後議定;郝孝德的軍隊整編為聯盟第六軍;杜彥冰和王潤的的軍隊分別整編為聯盟第七軍和第八軍;李德逸的軍隊整編為聯盟第十三軍;劉黑闥和劉十善兄弟的軍隊則整編為聯盟第十四和第十五軍;孫宣雅和石秕閨的軍隊整編為聯盟第十六和第十七軍;左氏兄弟的長白山義軍整編為聯盟第十九和第二十軍;郭方預和秦君弘的軍隊整編為聯盟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二軍。
在此基礎上;李風雲重新調整了內外府的兵力配備和任命了五路總管府的正副總管。
因為要棄守蒙山;原蒙山留守大營所屬的官員、軍隊、工匠、民夫、家眷親隨統統歸於聯盟總營;所以李風雲下令;原蒙山留守大營與總營輜重營合二為一;而原留守蒙山的聯盟第十四軍和第十五軍則合編為驍騎軍;直屬總營;為大總管府衛戍軍。這兩支軍隊也是李風雲的嫡系人馬;本屬於韓曜的後路總管府;一直缺額嚴重;現在聯盟豪帥大增;軍隊大調整;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關係和利益;李風雲不得不把他們整合到總營內部。
經過議定;任命陳瑞為大總管府左長史;韓曜為大總管府右長史;袁安為大總管府左司馬;澹臺舞陽為大總管府右司馬;蕭逸為大總管府錄事參軍事;王揚和陸平為大總管府的倉曹參軍事;韓壽為驍騎軍總管。
中路總管府:總管郭明;副總管夏侯哲;下轄聯盟第一、二、三、四、五軍。這實際上就是聯盟的主力大軍;李風雲的嫡系人馬。
左路總管府:總管王薄;副總管郭方預;下轄聯盟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軍。這是齊魯義軍的原班人馬。
右路總管府:總管霍小漢;副總管韓進洛;下轄聯盟第九、十、十一、十二軍。這是原魯西南的義軍隊伍。
前路總管府:總管郝孝德;副總管劉黑闥;下轄聯盟第六、七、八、十四、十五軍。這是原河北平原義軍。
後路總管府:總管孫宣雅;副總管李德逸;下轄聯盟第十三、十六、十七軍。這是原河北豆子崗的義軍隊伍。
此次恆公瀆整軍;軍隊擴張規模非常大;內府擴張為四個軍七十個團一萬四千人;外府雖然依舊是五路總管府;但擴張為二十二個軍;八萬八千人;內外府兵力加在一起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兩千人;再加上聯盟輜重營所屬的工匠、民夫、家眷;以及追隨河北義軍渡河南下的老弱婦孺;聯盟軍民總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以上。
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已經遠遠超過了聯盟的承載力;更嚴重的是;此刻聯盟卻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只能遊擊作戰;只能擄掠度日;可想而知生存壓力之大;處境之惡劣。
此番整軍;李風雲把自己的嫡系人馬全部集中在一起;讓聯盟內部各大派系各掌一路大軍;如此“涇渭分明”的格局;雖然符合聯盟的合作原則;給了豪帥們最大的自主權;兌現了“共享聯盟權利”之承諾;但嚴重削弱了李風雲和大總管府對聯盟的全面控制;聯盟因此變得更為鬆散;權力不能集中;也做不到令行禁止;而這顯然不利於聯盟應對接下來的變幻莫測的複雜局勢。
然而;李風雲只能在集中權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