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雄打算用什麼辦法說服齊王;李風雲不知道;不過他知道自己此刻既然出現在李子雄面前;足以說明齊王已經猜到李子雄此行之目的;並且懷疑李子雄就是東都兵變的發動者;但齊王沒有證據;所以便請自己出馬;一方面逼迫李子雄顯出原形;一方面讓自己說出兵變真相;可謂一舉兩得。
要不要說出真相?
。。。
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風雲的決斷
歷史上李子雄的結局很慘;夷滅全族。
楊玄感發動兵變之前;聖主突然下旨緝捕李子雄;李子雄亡命而逃;接著楊玄感就急不可耐的發動了兵變;比最佳兵變時間提前了一個多月。那時遠征軍尚未渡過鴨綠水;水師也未渡海遠征;結果水陸兩路大軍迅速殺向東都;而這正是楊玄感未能如願攻陷東都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玄感為何在六月初就倉促舉兵?楊玄感倉促舉兵;與聖主緝捕李子雄是不是有直接關係?聖主緝捕李子雄;是不是因為掌握了某些與兵變有關的確切證據?
歷史沒有給出答案;真相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中;但李風雲依據自己的推演;認定楊玄感之所以在六月初倉促舉兵;肯定與聖主緝捕李子雄有直接關係;而聖主之所以要緝捕李子雄;也肯定是掌握了某些與兵變有關的確切證據;而這些證據的提供者;十有**來自東萊水師。
李子雄自第一次東征大敗“復出”後就直接去了東萊水師;且位高權重;在水師的權力應該僅次於來護兒和周法尚;要高於長史崔君肅;再加上李子雄是軍政兩界的元老級人物;無論是資歷、功勳還是謀略;都足以與來護兒和周法尚一爭長短;這就給了李子雄爭奪水師控制權的實力和動力。可以預見;假如李子雄在水師渡海遠征的關鍵時刻;突然發難;把來護兒、周法尚和崔君肅以及忠誠於他們的中高階軍官一網打盡;則水師盡在李子雄的掌控之中。到那一刻;楊玄感在黎陽舉兵;李子雄以水師響應;兩路大軍水陸俱進;直殺東都;則勝券在握。
如果這一推演成立;那麼告發李子雄居心叵測、陰謀不軌的必定是來護兒、周法尚和崔君肅三位水師統帥或者是他們中的一個;而李子雄的這一做法不但危及到了聖主對水師的控制;還危及到了第二次東征;聖主豈能容忍?當然要在第一時間下旨免去李子雄的職務;緝拿李子雄到行宮問罪;而李子雄是保守派元老;已經被聖主和改革派打倒兩次了;但事不過三;李子雄一次次與聖主和改革派為敵;尤其二次東征的勝負更是關係到聖主和改革派的生死存亡;試想聖主豈能再一次饒恕李子雄?必定要藉機砍下他的人頭;以打擊和報復保守勢力。
李子雄自知必死;當然中途逃亡了;但李子雄被聖主下旨緝捕的訊息傳到楊玄感的耳中;則反應大不一樣;因為李子雄不但是楊玄感志同道合的政治盟友;更是以暴力手段推翻聖主這一驚天謀劃的核心成員之一;他的被捕;是不是意味著這一驚天秘密洩露了?
參加這一謀劃的人不僅有楊玄感、李子雄、李密;還有幾個重要人物;那便是主持兵部日常事務的兵部侍郎斛斯政;他現在就在聖主身邊;司農卿、兼領左翊衛將軍;負責行宮宿衛的趙元淑;他現在也在聖主身邊;還有一個重量級人物則是西北軍最高統帥;主掌隴右十三郡軍政大權的弘化留守元弘嗣;他現在就在西北軍統帥部弘化城;距離西京不足八百里。
這些重量級人物的身邊都有親信心腹;也有被政敵買通或者暗中部署的奸細;所以稍有不慎都有洩密的可能。李子雄被抓;不論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源自於他人的洩密;都讓楊玄感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選擇;是按兵不動;冒著被聖主一一清洗的危險;被動應對;還是孤注一擲;毅然舉兵;積極對抗?雖然後者同樣有身死族滅的危險;但前者束手就縛;任由宰割;一旦出事;沒有絲毫反抗機會;而選擇後者;一旦成功了;那就是天地之懸殊;甚至可以篡國稱帝。楊玄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然而;此刻的李風雲卻難以選擇;他反覆分析推演權衡後;發現齊王楊喃和韋福嗣為了把李子雄這個元老級人物拉進己方的陣營;竟利用自己這個“叛賊”來“綁架”他;結果“綁架”是成功了;但不是齊王“綁架”李子雄;而是李子雄“綁架”了齊王;一旦李子雄依照歷史軌跡繼續走下去;他將參加楊玄感的兵變;這樣一來問題就嚴重了;兵變失敗;李子雄固然要滅族;但齊王亦難逃於系;必定被政敵們窮追猛打;後果可想而知。
是不是可以改變歷史;堅決阻止李子雄參加楊玄感的兵變?李子雄沒有參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