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聖主又詔令封德彝,切實做好監督之職責,竭力協調好齊王與涿郡留守兩府之關係,齊心協力,攜手作戰,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剿滅白髮賊,穩定北疆局勢。
在詔令的最後,聖主給封德彝下達了死命,白髮賊不滅,北疆局勢未穩,他和中樞就不回東都。
這個任務太重了,像山一般壓在封德彝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來。雖然責任大了,權力也大了,但這個權力就是懸在頭上的劍,架在脖子上的刀,一旦他未能完成任務,他的頭顱就沒了,身首異處,風險完全不可控。
封德彝沒有退路了,能否扭轉自己政治上的困境,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盡在此舉。
實際上目前武力圍剿白髮賊,以武力脅迫白髮賊出塞打擊突厥人已絕無可能,招撫也不可能,裴世矩已經獨攬了招撫權,已經與白髮賊達成了默契,絕對不允許其出塞,所以必須依靠其他手段,而這個難度太大了,根本看不到希望,唯一存有可能性的就是冀北豪門,因為之前白髮賊渡河北上,一路暢通無阻,必然得到了冀北豪門的“照顧”,所以此事若有突破,必須借力冀北豪門,而若想說服冀北豪門者,封德彝無疑是最佳選擇。這就是聖主把重任託付於封德彝的原因所在,段達已不能勝任了。
段達輕鬆了,借刀殺人計依舊,執行者依舊,唯獨主導者換成了中樞,封德彝作為中樞代表,承擔了全部責任,這當然讓段達開心不已。
段達擺正位置,放低姿態,主動問計,“景公可有指教?”
“襄垣公可再約李子雄具體商談。”封德彝皺眉說道,“困守飛狐死路一條,白髮賊迫於聞喜公(裴世矩)的脅迫不得不妥協,但李子雄豈肯坐以待斃?”
段達稍作沉吟,謹慎建議道,“景公位高,與李子雄又有舊誼,若景公出面,或許便有意外驚喜。”
封德彝果斷否決,“茲事重大,影響到南北關係,中央切切不可露面。”欲蓋彌彰的事還是要做的,背後捅人一刀也就罷了,你還拿著血淋淋的刀張牙舞爪,非要挑起仇恨,撕破臉大打出手,那就與初衷背道而馳了,所以要笑裡藏刀,要殺人於無形,要讓突厥人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忍也得忍。
段達聞言,撫髯苦嘆,“李子雄太難對付,若想說服他出塞自殺,難於登天。”
“所以我們必須換一個思路。”封德彝說道,“我們說服不了李子雄出塞,但可以說服他控制叛軍。”
此言一出,段達眼前頓時一亮,思路大開,“內訌,分裂。挑起叛軍內訌,分裂李子雄與白髮賊,然後我們與李子雄內外聯手,前後夾擊,置白髮賊於死地,繼而迫使他不得不出塞求生。”旋即段達就想到了難處,離間計好施,但離間導致的後果難以控制,一旦失控,老奸巨滑的李子雄如果將計就計,反過來咬自己一口,或者白髮賊窮兇極惡,與李子雄打個兩敗俱傷甚至同歸於盡,又或者白髮賊乾淨利落地吃掉了李子雄,豈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禍?
段達把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封德彝卻是胸有成竹,意味深長地一笑,“齊王尾追叛賊去博陵了。”
段達略略皺眉,稍一思索便心領神會。
齊王畏懼,擔心中了聖主的計,不敢來上谷剿賊,找個藉口去博陵了,如此一來,封德彝就必須去博陵撫慰齊王。如果封德彝藉此機會把聖主和中樞的剿賊決心和借刀殺人的想法如實告之,然後誘使齊王行離間計,便能一舉兩得,既可幫助齊王保全李子雄這股力量,又能驅趕白髮賊出塞,滿足聖主和中樞之意願,而齊王不但沒有損失,還討好了聖主和中樞,亦是何樂而不為?
“景公打算何時去博陵?”段達問道。
“某打算即刻動身。”封德彝看了他一眼,感覺到段達信心不足,於是提醒道,“聖主已允許你臨機處置,便宜行事,關鍵時刻你完全可以先做決斷,先斬後奏。”
段達暗自冷笑,先斬後奏?這話也能信?李子雄如果要求赦免,我能否代替聖主答應?顯然不可能嘛。
“如果李子雄以赦免其無罪為條件,某如何應對?”段達不上當,直接把難題推給了封德彝。
“當然答應他。”出乎段達的預料,封德彝非常果斷,一錘定音,“但是,我們也有條件,赦免的前提是建功,以功勳換取無罪赦免,這個條件合情合理合法,李子雄不可能拒絕。”
段達鬆了口氣,信心大增,有這個優厚條件為基礎,談判應該能取得一點成果。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條件。”封德彝不緊不慢地補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