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現實。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就算再強大一些,也達不到力挽狂瀾改變歷史的地步,因為現實環境必定製約任何一股力量崛起以打破固有的平衡,而歷史長河的奔騰方向是由無數力量匯聚而成的滾滾洪流所決定,所以任意一股力量面對滾滾洪流,結果都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順勢而為才是正道,順水而下才能借助歷史洪流達到自己的目標,且事半功倍。李風雲面對現實後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據北疆稱霸,而若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藉助南北戰爭,讓中土與突厥人打個兩敗俱傷,然後北疆就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那時東都為養好傷口,需要力量阻御北虜,只能聽之任之,而突厥人又無力再次入侵,只能眼巴巴地望著趁火打劫者,如此李風雲就能坐穩北疆,發展壯大,伺機而動。

李風雲的目標是北方王,是在天下大亂之際,以自己的絕對優勢,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橫掃黃河以北,把北方豪雄一網打盡,這同樣可以達到拯救千萬生靈於水火的目的,而且順勢而為,成功希望很大,相比起來,逆天而行,非要不自量力的去改變歷史,以改變歷史去拯救蒼生,那希望不是渺茫,而是根本就沒有希望。

八月二十四,齊王先是接到二李的密信。李風雲、李子雄決定於本月二十三揮師北上出塞,請齊王依約借道飛狐火速跟進給予支援。

齊王已做好北上準備,就等著二李回信確認了。齊王當即下令,武賁郎將李善衡率選鋒軍即刻攻打常山關,開始北上征程。

八月二十四深夜,內史舍人封德彝攜聖主詔令趕到齊王行營。

齊王欣喜不已,這是一個好兆頭,他在即將進入燕北之前,終於如願以償的贏得了聖主的恩賜,以巡邊之名合法北上。某種意義上,這代表聖主的妥協,代表聖主在齊王政治自殺的最後關頭出手相救,給了齊王一個重頭再來的機會。

齊王激動之餘,連夜奔赴常山關。

=

。。。

第六百九十章 鴉雀無聲

八月二十五,燕北祁夷水下游,代王城。

出塞伐大軍雲集而至,連營數里,旌旗如雲,氣勢恢宏。

李風雲、李子雄率統帥部抵達代王城後,馬上召集北征諸軍所有統軍以上級軍官進行軍議。

現在韓世諤、來淵的軍隊均已到達;周仲的軍隊就在幾十裡外的長寧城,隔桑乾河與衛府軍對峙;郭明、夏侯哲所率的中路總管府轄下的聯盟第一、二、四、五軍亦已到達;直屬聯盟大總管府的虎賁、風雲和驃騎三軍也隨統帥部抵達代王城,唯獨嶽高所統的聯盟第三軍因為遠鎮常山關,需要時間行軍,目前正在北上途中,日夜兼程急速追趕。

軍議尚未開始,氣氛就有些緊張,很多軍官牢騷滿腹,雖然李風雲威信很高,軍官們不敢當著李風雲的面縱聲咆哮,但他們大都從芒碭山就開始追隨李風雲,彼此知根知底,信任有加,生死與共的關係讓他們難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出一些“放肆”之舉。

夏侯哲第一個“跳”出來,大叫“不公平”。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以來聯盟主力也就是李風雲的嫡系部隊都是衝鋒陷陣在前,承包了所有的“髒活苦活”,流血流汗最多,功勞最多,獲利也最大,但相比河北、齊魯豪帥敲鑼打鼓、搖旗吶喊就能輕鬆獲利,甚至不勞而獲,他們的“血汗錢”就賺得太辛苦了,所以當然感覺不公平,心理失衡,怨氣沖天。

這次出塞作戰,風險太大,在軍官們看來,就算創造了奇蹟,僥倖勝利了,損失也難以估量,將來兩路大軍會合安州,留守軍團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平分勝利果實,這太不公平了,主力大軍流血流汗,最終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豈有此理。

李子雄面無表情,一言不發。韓世諤、周仲等人更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種場合下他們不能說話,這屬於李風雲一系的內部矛盾,必須由李風雲解決,其他人不能插手,插手了反而適得其反,越幫越亂,但出塞在即,內部矛盾激烈化,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而是強行壓制的話,必然留下隱患,給此次出塞作戰蒙上一層陰影,讓本來就不樂觀的北征變得愈發悲觀。

李風雲倒是雲淡風輕,面帶淺笑,認真聆聽,甚至還鼓勵其他軍官把憋在肚子裡的怨言都說出來,把心裡的不滿都發洩出來。

矛盾的爆發很正常,這源自訊息的不對稱。機密都掌握在李風雲和聯盟高層手中,大部分軍官對北征的前因後果及其預期目標均一無所知,他們只能盲目地服從命令,而這必然導致矛盾。

機密之所以成為機密,之所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