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在安州站住腳,短期內還難以發展起來,還無法對抗突厥人的全力反撲,所以這個戰果還不夠,功勳也嚴重不足,仗還要打,聯盟內部也更要團結,唯有團結才能發展壯大,才能打勝仗建功勳,才能贏得更大利益,而唯有贏得更大利益才能滿足聯盟各個派系的需要。
實際上現在李風雲和李子雄的分工越來越明確,聯盟高層都看在眼裡,心照不宣而已。李風雲主征伐,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相對單純,而李子雄主內,全權負責與長城內的來往,在聖主和中樞、幽燕地方軍政官員、齊王以及幽燕和冀北豪門世家之間,為聯盟爭取最大利益,勞心勞力,殫精竭慮,但這件事除了李子雄,無人可以勝任。至於大總管府,只是名義上的聯盟最高決策機構,實際行使的只是聯盟的軍政財大權,不要說李子雄視若不見,就連韓世諤、周仲等人也是不屑一顧,倒不是說那一塊是李風雲的“自留地”,不宜干涉,而是根本“沒油水”沒利益,大總管府指揮不了權貴系,卻要為豹騎軍和羽騎軍提供錢糧武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權貴們豈肯插手?權貴們只要軍隊,要實力,要功勳,然後********謀算著如何安然返回東都,哪有心思當真把叛逆事業進行到底?
韓世諤就積極撈取功勳,之前他匆忙渡河北上殺進武列水戰場,就是搶功勞。李風雲看在眼裡,於是寫了這封信,直言相告,大聯盟即將北上弱洛水兩岸,而大聯盟因為有奚族新聯盟上萬精銳控弦的加入,實力暴漲,勝券在握。雖然李得很含蓄,但言辭之間充滿誘惑,你來不來?殺敵功勞唾手可得啊。
韓世諤越想越鬱悶,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李子雄年事已高,且志不在殺虜,指望他上戰場廝殺已不可能了,如此一來,韓世諤、周仲等人跟在他後面,聽他指揮,最多也就是留守安州,衛戍城池,維持治安,很難建功,而他們功勞不足,將來拿什麼換取朝廷的赦免,重返東都?
於是問題就來了,李子雄不會阻止他們上戰場,但他們上了戰場,就必須聽李風雲的命令。當然,他們的身份地位還是很高的,高門望族,名將之後,只是李風雲的身份地位比他們更高。李風雲出自趙郡李氏漢中房,是中土名士名臣安平公李德林之子,這在聯盟高層已經不是秘密了,大家都知道,只不過秘而不宣而已。但這還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李風雲的背後站著位高權重的中樞宰制裴世矩,而李風雲出塞的目的十有**就是執行裴世矩的策略,也就是說,李風雲成功了,裴世矩的策略也就成功了,而裴世矩的策略實際上就是中樞決策,將來論功行賞,所有參與者都有大功勞,因此李風雲其人非常關鍵,最好不要得罪,與他合作最好言聽計從,以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自取其辱。
韓世諤權衡再三,決定先借著休整的名義,與大部隊一起趕赴方城,同時急書李子雄,徵求李子雄的意見。
。。。
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太瘋狂
十月十五,安州,蟠龍堡。
李子雄接到茅溝川捷報,驚喜不已,再仔細看完茅溝川一戰的詳細經過,不禁感嘆李風雲的運氣實在太好。
這一戰雙方實力上雖有差距,但聯盟一方並無絕對優勢。聯盟將士連續作戰,疲憊不堪,而安州形勢尚處混亂之中,奚族諸部和本土勢力各懷心思,蠢蠢欲動,另外突厥人在平地松林方向加強了攻勢,鬼方頻頻告急,更嚴重的是,天氣越來越冷,大雪隨時落下,這些不利因素給聯盟增加了重壓,卻給了奚族反敗為勝的機會。當然奚族若想抓住這個機會,前提是阿會正必須對安州形勢有清晰認識和正確判斷,在決策上不能犯錯,在保全自身實力的同時,想方設法牽制聯盟主力大軍,對峙僵持,拖延時間,堅決不打決戰,耐心等待反攻時機,只待突厥人大舉進攻,聯盟大軍陷入兩線作戰之窘境,奚族就有了逆轉危局之可能。
然而,李風雲使詐,運用各種手段向阿會正傳遞突厥人圍攻方城的假訊息,聯盟主力大軍亦做出難以支撐撤守方城的假象,結果阿會正上當了,做出了錯誤決策,一頭鑽進李風雲的陷阱,全軍覆沒。
李風雲勝出不是因為計謀高,而是對手太差,阿會正犯的錯誤太低階,值此存亡之刻,對訊息的甄別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能衝動,衝動死得更快。阿會正就是太沖動,急於擊敗對手,結果忙裡出錯,反而被對手一擊致命。所以在李子雄看來,茅溝川大捷李風雲贏在運氣上,而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歷史上湧現過無數豪傑,但書寫歷史的有幾個?能夠書寫歷史的成功者,哪個運氣不好?李風雲的好運氣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