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中、河東和隴西派系,但在集團整體利益上,這兩大決策機構的“掌門人”顯然是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封德彝屬於山東貴族集團,與關隴、江左兩大貴族集團“涇渭分明”。這種政治上的“涇渭分明”在高層中極其重要,尤其在當今豪門世家牢牢霸佔著政治資源的情況下,“騎牆派”在高層中根本沒有存身之地,出一個死一個。

過去功勳大臣高熲和楊素都以“伯樂”揚名於世,屢屢提攜和舉薦不同派系的人,封德彝就是楊素提攜和舉薦的,但這不僅是統一後的政治需要,其背後也隱藏著大量的利益交換。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至理名言。

封德彝和裴世矩不是政治盟友,但因為同為前朝舊臣,有共同利益所在,關鍵時刻可以政治合作,互利互惠。現在封德彝就迫切需要裴世矩的幫助。楊玄感的叛亂肯定會連累到封德彝,為了自救,封德彝打算向裴世矩求助,但如何求助?拿什麼才能交換裴世矩的幫助?

封德彝寫給裴世矩的這份密信,能否打動裴世矩?

。。。

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

八月初二,楊玄感全軍覆沒於潼關之下,兵變風暴肆虐兩個後終於平息下來。

越王楊侗、東都留守樊子蓋、西京留守衛文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和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聯名向聖主報捷:楊玄感已死,兵變已平,東都局勢正在迅速恢復之中,請聖主速回京師。

同日,在涿郡臨朔宮,聖主接到了西京奏報。代王楊侑稟奏,隴西局勢日益危急,雖然右屯衛將軍柳武建和右御衛將軍李仁政火速支援,迅速逆轉了隴西邊軍的頹勢,但受制於兵力不足和物資匱乏,只能勉強維持現狀,無力展開反攻。同一時期,西域局勢也急轉直下,河西軍團同樣受制於兵力不足和物資匱乏,既無法抵擋吐谷渾人的反攻,亦無法阻止西突厥人對西域諸國的兼併和蠶食,節節敗退。總結起來一句話,西征所拓展的疆土,基本失陷;經略西域的果實,喪失殆盡。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西北局勢風雨飄零之際,河西會寧的突厥人又叫嚷著重返故土,如果不是隴西和河西兩大軍團以武力強行震懾,這些突厥人恐怕早已踏上歸途了。

三年前西突厥內亂,處羅可汗眾叛親離,走投無路,於是在中土的“威逼利誘”下東投中土,而追隨處羅可汗的突厥人便被安置在了河西會寧。當時中土承諾,只待時機合適就幫助處羅可汗東山再起。******的啟民可汗就是在中土的幫助東山再起的,有這個先例存在,處羅可汗和他的追隨者們就相信了中土的承諾。

一轉眼就是三年,中土不但沒有兌現承諾,反而變相“囚禁”了處羅可汗,並且與處羅可汗的敵人射匱可汗結盟了。中土背信棄義,激怒了這些突厥人,他們理所當然要離開中土。然而,中土已絕無可能讓他們離開了。

目前中土內憂外患一起爆發,這種惡劣局面下,中土不要說經略西土勞師遠征了,就連維持西北安全都困難重重,所以此刻處羅可汗的這張“牌”尤其重要,中土無論如何也不會讓會寧的突厥人離開。如果他們離開,剩下處羅可汗孤家寡人一個,勢單力薄,中土拿他威脅誰?

吐谷渾人復國必然會嚴重刺激到西土諸虜,激起西土諸虜對中土的野心,接下來中土如果不能迅速擊敗吐谷渾人,那便證明中土實力不濟,未來西北邊疆必定戰事頻繁,其中對中土威脅最大的就是西突厥人。為此,中土必須牢牢抓住處羅可汗這張“牌”,以幫助處羅可汗重回西土東山再起來要挾西突厥人。同樣是因為啟民可汗這個例子的存在,西突厥的射匱可汗必然妥協,畢竟以中土的實力足以幫助處羅可汗殺回西土,如此西突厥人必然重蹈衰落之覆轍,再次分裂,再次自相殘殺,最終白白便宜了中土。

西北的噩耗一個接一個,聖主異常憤怒,但憤怒之後亦是一籌莫展,無可奈何。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好局面在短短時間內完全顛覆?

國力不足?肯定不是國力不足,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西征大獲全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發動了上百萬人規模的浩大東征,可見國力足以支撐中土實施積極防禦之國策。

策略錯誤?先帝時期國力不足,要休養生息,只能消極防禦,如今國力發展了,當然要積極防禦,主動出擊,遏制和削弱外虜,為中土贏得一個更安全更寬鬆的飛速發展的中外大環境,否則中土總是受制於外虜的威脅,在倍受掣肘的情況下步履蹣跚,無法專注於發展,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