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果斷結束?
此次東征未能實現威懾北方諸虜的目標;如果就此結束東征;北疆乃至中土整個西部和北部邊疆都將爆發鎮戍危機;而鎮戍危機的爆發將迫使中土不得不增加邊疆鎮戍力量;由此所帶來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連續投入;不但會持續削弱國力;還會嚴重阻礙改革的推進;再加上因東征失利給聖主和中樞所帶來的政治危機;東都的改革勢力必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而保守勢力必將乘勢而起;對聖主和改革派窮追猛打;可以預見;在這種惡劣的政治局面下;現有的改革成果必定化為烏有;改革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停滯和倒退。
就此結束東征的動議被迅速否決;聖主和中樞一致決定;東征必須繼續下去;從現在開始;一邊在遼東囤積糧草輜重;一邊鞏固鴨綠水以西佔領區;為明年開春後攻打平壤做好準備。
二十四日;前線統帥部的奏報送達行宮。
水師戰敗導致水陸夾擊之策失敗;遠征軍以有限的糧草武器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攻陷平壤;故統帥部與諸軍統帥們商議決策;以武力威懾平壤;迫使平壤簽訂城下之盟。此策在有限時間內有完成之可能;但假若平壤態度強硬;蓄意拖延時間;那麼遠征軍迫於糧草不足;只能於二十四日撤離平壤戰場。
統帥部建議聖主和中樞;考慮到東征戰場的實際狀況;還是應該實施軍方之前所提出來的“兩步走”策略;把戰線穩定在鴨綠水;但實施這一策略的前提是;遼東大本營必須以最快速度;把足夠遠征軍所需要的糧草輜重;送到鴨綠水西岸;否則遠征軍根本就無法在鴨綠水立足;更不要說穩定戰線了;只能無奈的撤回遼東;如此一來;今年的東征一無所獲。中土為了東征付出了驚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終卻一無所獲;還被高句麗人打得丟盔卸甲;損兵折將;遠征軍固然顏面無存;聖主和中樞也將權威大損;這是誰都不願看到也不能接受的事。
至此;軍方的態度明朗了。
軍方態度很強硬;要實施他們之前所提出來的“兩步走”策略;也就是說;軍方為了挽回顏面;要把東征繼續下去;從這一點出發;軍方和聖主、中樞還有共同利益存在;所以軍方並沒有抓住水師擅自提前攻擊平壤一事不放;也沒有因為此事而憤怒的責難聖主和中樞;蓄意把雙方之間的矛盾公開化;雙方還是可以維持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聖主和中樞必須把他們強行搶走的軍權還給軍方;應該由軍方掌控的權力就是軍方的;聖主和中樞不能為了中央集權而無限制的集權;甚至為了集權而肆無忌憚的凌駕於天憲國法之上;這就極端了;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而這種極端做法必將害國害軍;害己害人;貽害無窮。
聖主和中樞集體失聲;心情極差;情緒極其複雜。沒辦法;有些事既然已經做了;否不否認都一樣;大家心裡都有算;作為失敗的一方;聖主和中樞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忍也得忍了;捏著鼻子也得認了。
事實上最吃虧的是軍方;吃了一個啞巴虧;不得不承擔東征失利的軍事責任;而聖主和中樞雖然成功逃避了軍事失利的責任;卻無法逃避政治失敗的後果;為此他們不得不馬上返回東都以應對即將爆發的政治危機。
二十五日;聖主詔令遠征軍前線統帥部;同意他們的決策;命令他們撤離平壤戰場;並把戰線穩定在鴨綠水。
同日上午;聖主、中樞及行宮官員;西渡遼水;離開了東征戰場;走上了返回東都之路。
。。。
第兩百六十六章 留得青山在
同一時間;遠征軍將士卻在薩水兩岸陷入了死亡絕地;雖奮力掙扎;卻難逃死神的追殺。
僥倖的是;在薩水東岸;中土人總算跑在了高句麗人的前面。七月二十六日上午;右候衛大將軍衛文升率部抵達鴨綠水;即刻命令兩千精銳以渾脫渡河;搶佔對面津口;並十萬火急求援遼東大本營。
七月二十七日上午;高句麗軍隊逼近了鴨綠水。
高句麗人跑得太快;精疲力竭;而中土人在鴨綠水邊休息了一天;尤其武賁郎將王仁恭;部署在距離鴨綠水幾十裡外的一道險隘上;休息時間更長。王仁恭接到斥候報訊;果斷出擊。高句麗人雖有所防備;但體力不支;交戰尚不足一刻時間便敗下陣去;這時王仁恭親率一百精騎從側翼山林殺出;打了高句麗人一個措手不及;戰陣迅速崩潰;轉眼便潰不成軍。中土人隨後掩殺;斬首千級;然後撤回要隘堅守。
乙支文德聞訊;敦促主力各部加快速度;全線撲上;以雷霆之勢擊敗中土阻擊軍隊;務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