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元。此次遠端攻擊平壤;皇帝就給前線統帥部下了一道密旨;若有機會;必須緝拿或者誅殺乙支文德。乙支文德一死;高句麗人的流砥柱就倒了;人心就散了;軍心就亂了;攻克平壤易如反掌。
乙支文德對高句麗的重要性;高元知道;乙支文德知道;高句麗人都知道;所以自土遠征軍發動攻擊以來;雙方的談判雖然進行了一輪又一輪;但乙支文德始終不露面;不給土人任何誅殺他的機會。現在;崔竟然獻策;誅殺乙支文德;這不是難如登天;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乙支文德像個烏龜一樣縮著腦殼躲在平壤;怎麼殺他?
當然;這個計策是好計;殺了乙支文德;遠征軍不僅有了攻克平壤的希望;崔弘升也算建下了大功勞;退一步說;就算此次遠征軍未能攻克平壤;甚至在後撤途遭到了高句麗人的反攻而損失慘重;但崔弘升僅憑誅殺乙支文德的功勞;就能倖免於難。
崔弘升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此策肯定不是出自崔;而是來自李風雲;而李風雲是可以窺探到天機的人;那麼由此推測;在遠征軍長途奔殺平壤的過程;乙支文德可能會露面;可能會親自詐降、談判;以阻礙遠征軍的推進速度;延誤遠征軍抵達平壤的時間;從而給平壤調集主力擊敗土水師、摧毀土水陸夾擊之策贏得戰機。
崔弘升沉默不語。崔也不說話。十二娘子忍不住補充了一句;“李風雲的預測;到目前為止;尚無差錯;大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免錯失自救之良機。”
“善”崔弘升斷然說道;“某就做一回急先鋒;看看能否尋到機會殺了乙支文德。”
。。。
第兩百三十四章 為何不退?
六月十三;齊王楊喃率軍抵達浚儀城;兩萬戡亂大軍於通濟渠兩岸紮下營寨。
滎陽都尉崔寶德、武賁郎將費曜以及浚儀地方官員赴軍營拜見齊王。
齊王今年二十七歲;身高體壯;丰神俊朗;有才學;善騎射;文武兼備;沉穩有度;正是風華正茂;大展宏圖的年紀;然而;自他哥哥元德太子楊昭薨亡之後;他的人生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被推到了政治風暴的漩渦之中;掙扎在風口浪尖上;每時每刻都在為生存而搏殺;他從一個無憂無慮的逍遙親王變成了一頭嗜血猛獸;所有危及到他生命的人都變成了敵人;而他最大的敵人便是他的親生父親。
如果他的父親在元德太子薨亡之後;依照正常的繼承製度;授予楊喃中土儲君之地位;那麼楊喃可能會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路;但這樣的假設已經毫無意義;今日父子親情已經被殘酷的政治鬥爭徹底摧毀;剩下的只有猜忌和仇怨。在皇帝的眼裡;這個兒子志大才疏;有野心卻沒有實現野心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爛泥糊不上牆;狗屎一坨。在兒子的眼裡;父親冷酷無情;血腥殘忍;殺人如屠狗;只要不聽他的話;不能滿足他的心願;那就是敵人;血脈親人也還;兄弟朋友也好;只要是敵人;那就得殺;今日不殺明日還是要殺。
既然我是你的敵人;既然你要殺我;我為何不能反抗?既然反正都是死;既然遲早都是死;我為何不能絕地反擊;誓死一搏?
齊王在生死重壓之下;在血腥鬥爭的煎熬之中;在公開的和隱藏的政敵們的圍追堵截下;性格變得冷漠而孤僻;心機也愈發深沉;甚至不惜以驕縱、奢靡和頹廢等眾多負面行徑來保護自己;來欺騙和麻痺對手;但在權力高層的博弈中;這種“苦肉計”毫無作用;不但起不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反而給了敵人落井下石的機會。去年的“失德”一案就是典型的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辱;只是;相比起來;如果齊王鬥志昂揚;在東征即將開始的時候;表現出一副為了爭奪儲君而全力以赴的架勢;其下場必然更慘;必然會被他的親生父親以及一群大大小小的政敵們四面圍殺;以雷霆手段打落塵埃。
然而;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這一次齊王楊喃總算有了一展抱負的機會;他如願以償帶著兩萬大軍出京;可以為所欲為。只是這一刻;再回過頭去看看齊王“失德”一案;這其中隱含的重重玄機;就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了。或許;“失德”一案只是齊王“以退為進”的策略;是一招天衣無縫的苦肉計;如果沒有這個苦肉計;今天齊王是否還有機會率軍出京?是否還有機會做他一直想做的事?
以這種惡意去揣測齊王楊喃的人中;就有郇王楊慶;而楊慶為了表達他的憤怒;被齊王和韋氏為首的政治勢力蓄意欺騙的憤怒;在齊王經過滎陽首府管城的時候;藉口巡視沿河一帶的災情;乘舟而去;避而不見。郇王楊慶甚至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