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國受到的接待規格很高,若藩屬國主親臨東都,中土皇帝還要隆重歡迎,而普通塞外諸族有時候連皇城的大門都進不去。說白了就是實力,你沒有實力就得不到中土的認可,無法贏得中土的尊重,當然也就無法享受中土所給予的各方面的優惠待遇。

中土不承認奚、霫和契丹東北三族的藩屬地位,實力不濟是原因之一,另外還有複雜的政治原因。這三族名義上都是突厥汗國的藩屬,而突厥汗國是中土的藩屬,那麼這三族當然就沒有資格成為中土的藩屬,如果中土非要接納它們,等於從突厥汗國的嘴裡奪食,既丟面子又失信義,毫無意義。不過這些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中土人覬覦東北已久,只等時機合適就要收入囊中,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承認它們的藩屬地位?而且中土擺出蠶食東北之勢後,突厥和高句麗倍感威脅,都加大了對東北之地的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牽制突厥和高句麗的作用。

奚族被列強所圍,岌岌可危,當然想方設法突破重圍,竭盡全力強大自己,而最直接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投靠一個實力強悍的“老大”,而這個“老大”理所當然就是與其比鄰而居的中土。奚族的投機之心,豈能瞞得過中土的眼睛?豈能被一個小小的異族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阿會正三番兩次到東都朝貢,向中土聖主表忠心,懇請中土承認奚族的藩屬地位,認可他這個奚王,均被婉言拒絕。

阿會正無奈之下,只好耍流氓,到處宣揚中土承認了他的奚王身份,但為了避免刺激到突厥人,倒是不敢說中土承認了奚族的藩屬地位。大家都是明白人,只要阿會正不損害到別人利益,也就任由阿會正用這種無聊手段滿足他的虛榮心。中土笑而不語,突厥人也樂得看熱鬧,於是阿會正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奚族之王。實際上阿會正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就要做奚族的王,你能奈為何?我非要你中土和突厥人承認幹什麼?

然而阿會正不但要面子,還要裡子,還要拓展疆土發展實力。

今年秋天遠東局勢基本明朗,高句麗在中土連續兩年的攻擊下幾近崩潰,契丹人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援。另外大漠牙帳內部矛盾激烈,主掌東北三族的步利設阿史那咄爾和磧東南牙旗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為了向政治對手施加壓力,也有意混亂東北局勢以要挾牙帳,兩人因此默許甚至慫恿阿會正攻打契丹。正好中土亦陷入內憂外患之中,自顧不暇。而這些有利條件給了奚族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於是阿會正果斷出兵,傾盡奚族全部力量攻打契丹,試圖改變東北三足鼎立之格局。

但是,奚族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它在列強夾縫中也只能求生存,謀發展太難了,而奚族五部發展不起來,對本來就屬於中土的這塊地盤以及居住在這塊地盤上的漢虜兩姓的控制力就弱了,而安州本土力量與中土幽燕的地方勢力原本就是一家,這種由血緣和利益相連的親密關係即便有長城也隔斷不住,所以奚族也是內憂外患,而且非常嚴重。

奚族強者阿會正之所以迅速崛起,並稱雄於奚族五部,就是得益於他採取了正確的辦法,較好地處置?內部危機,而辦法就是妥協再妥協,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程度地緩解奚族與本土勢力之間的矛盾,攜手結盟一致對外,於是奚族利用安州本土勢力從中土獲得大量資源迅速發展,而安州本土勢力則藉助奚族五部的武力和穩定的內部環境贏得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外來力量和本土勢力的利益訴求都得到了滿足。

然而這種雙贏局面終究受限於外部嚴酷環境的制約,很快就難以為繼,不論是奚族還是安州本土勢力,都迫切需要突破列強的包圍,否則在列強四面包圍之下,他們遲早有一天會窒息而亡。

在嚴重的生存危機和愈演愈烈的內部矛盾的雙重壓迫下,阿會正不得不鋌而走險,但是風險之大可想而知。外部有中土人和突厥人虎視眈眈,而霫族和契丹人的實力也不弱,它們在東胡諸種中脫穎而出,佔據弱洛水兩岸與奚族鼎足而立,就足以說明它們有與奚族正面抗衡一爭長短的實力;內部有奚族與本土勢力的矛盾,奚族五部之間也有衝突,而更嚴重的是,阿會正崛起時間太短,在內因政見不同屢遭對手攻擊,對外擴充套件亦沒有取得驕人戰績,導致其權威不足,奚族內部陰謀取代他的人並不少。

內外危機重重之下,阿會正此次北征託紇臣水,試圖從契丹人嘴裡奪取肥美食物,風險實際上超過了機遇,一旦未能抓住機遇,風險就會無限擴大,最嚴重的就是內外危機一起爆發,到那時奚族就危險了,有覆滅之禍。

阿會正和他的支持者們對此危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