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了算;而裴弘策無論是出身地位、資歷官職都足以與樊子蓋、元文都等人比肩;也是一位實權在握的政治大佬;楊恭仁如何指揮?

現在楊恭仁已經坐實了“獨攬東都軍政大權”之名;已經掉進大“坑”裡去了;已經被這幫軍政大佬們奏報給聖主了;可以想像聖主聞訊之後的憤怒。如果東都兵變已經爆發了;東都已經支撐不住了;楊恭仁這麼做是“力挽狂瀾”;但反之;即便不是謀反;也有圖謀不軌之嫌;再退一步說;最起碼可以證明你楊恭仁事先已知道楊玄感要發動軍事政變;既然如此;你為何不在第一時間奏報聖主和中樞?為何不提前告之衛府;給衛府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你到底居心何在?總而言之;楊恭仁百口莫辯;掉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楊恭仁鬱悶啊;出師未捷身先死;自己還沒看到楊玄感的叛亂大軍;還沒有與叛賊浴血奮戰;還不知道能否守住東都;就早早的把自己給葬送了。

但這是次要的;國祚危難之際;個人榮辱實在不算什麼;就算為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楊恭仁不過有些鬱悶而已;真正重要的是;鄭元壽不去京畿東線阻御楊玄感;卻去京畿西線鎮戍潼關;為什麼?如果說鄭元壽是遵從自己的命令;堅守潼關;堅決不讓代王和西京大軍進入東都戰場;那純屬笑話;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鄭元壽要據潼關之險從中牟利;也就是說;潼關守不住了;自己根本就阻止不了西京軍隊進入東都戰場;如此一來;自己也就掌控不了東都局勢的發展了。

這就是豪門世家的天性;危難時刻只顧自己的私利;而滎陽鄭氏在這一關鍵時期的關鍵決策;也能理解;鄭元壽把“賭注”押在西京;贏面的確很大;可見他對這場風暴的分析和推演還是相當精準;無論風暴如何變化;無論最後贏家是誰;西京憑藉關隴這個中土最大最強的政治集團為後盾;最後終究是吃不了虧;即便不能大賺;也能小發一筆;絕不至於傷痕累累一敗塗地。

楊恭仁稍加沉吟後;撫須而笑;語含雙關地說道;“你今日離開東都;再回來恐怕就難了。”

楊恭仁直接威脅鄭元壽;你扳倒我的代價絕對比你想象得嚴重;所以你到了潼關後最好三思而行;不要激怒了我;玉石俱焚;滎陽鄭氏就危險了。

鄭元壽心知肚明;微微一笑;也不廢話;告辭而去。

。。。

第四百四十章 放手一搏

楊恭仁目送鄭元壽揚長而去;心情異常沉重。

鄭元壽沒有正面回應自己的威脅;實際上就是側面向楊恭仁做出了暗示;滎陽鄭氏在這場風暴中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利益;在自身利益可保安全的情況下;再去兼顧其他各方利益;而首要考慮的就是東都利益;因為東都利益與滎陽鄭氏的利益休慼相關;東都利益嚴重受損;東都變成廢墟;滎陽鄭氏焉能獨善其身?

沒辦法;滎陽鄭氏就處在風暴中心位置;若想保全自己;只有明哲保身;否則不是給楊玄感滅了;就是給齊王滅了;再不就是給西京滅了;強大的對手太多;滎陽鄭氏一個都惹不起。再退一步說;就算滎陽鄭氏僥倖逃過了這場風暴的侵襲;接踵而至的還有聖主的清算;或者新皇帝的打擊;總之只要滎陽鄭氏過早確立了自己的政治立場;那就是豪賭;而在賭博的過程中;滎陽鄭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灰飛煙滅;所以從生存安全的角度考慮;滎陽鄭氏在這場風暴中絕無可能拿全部的身家性命傾力豪賭;只會縮著腦袋當烏龜;任其風雲變幻;我自巋然不動;等到形勢明朗了;可以看到這場風暴的結局了;再後知後覺地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當然了;此種投機之舉為世人所不齒;有辱滎陽鄭氏超級豪門之聲名;但與滎陽鄭氏的根本利益比起來;這點名譽上的損失算什麼?

只是;滎陽鄭氏的影響力太大了;危急關頭;滎陽鄭氏不是積極拯救危機;不是傾力衛戍東都;不是義無反顧地護衛國祚;而是以投機之舉來維護自身利益;積極利用這場危機來攫取私利;置東都和國祚安危於不顧;表現得極度冷漠和自私;如此“榜樣”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可想而知;而這種惡劣影響肯定不利於堅守東都;只會讓危機進一步擴大;只會有利於叛亂者和居心叵測者。

然而楊恭仁無力指責鄭元壽;他的所思所為實際上與鄭元壽如出一轍;只不過對他來說家和國、公和私都是密不可分的一體;他的為國為公;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實際上也就是為家為私。既然楊恭仁為了皇族利益不惜代價;鄭元壽的做法也就無可厚非;一個超級豪門絕無可能像皇室宗親一樣願意與這個不斷損害和侵蝕其利益的王國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