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這句話的確不錯;中土近四百年來王朝如走馬燈般的更迭充分驗證了“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誰的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再說楊玄感也的確是弘農楊氏的子弟;只不過血緣上距離當今皇族那一支有些遠而已;若楊玄感自立為王;這天下還是弘農楊氏的天下;只不過皇統歸屬換了一個房系而已;“篡”還是“篡”;但相比異姓的“篡”;楊玄感更容易被普羅大眾所接受。
然而;楊玄感若想篡立;實力是一個嚴重的短板。他實力不夠;卻偏偏異想天開要篡立;結果會讓他失去更多的支援;於是實力愈發不濟;而實力越差;支持者就越少;落井下石者就越多;結果必定敗亡;除非出現奇蹟;但奇蹟的發生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有多大的實力就有多大的奇蹟;所以遊元才覺得匪夷所思;才覺得楊玄感得了失心瘋。與瘋子沒有交流的可能;雞同鴨講;無話可說;所以遊元沒有選擇;唯有立場鮮明的堅決反對楊玄感發動兵變;與楊玄感決裂;與其徹底劃清界限;才能給自己、給家族、各河北貴族集團乃至山東貴族集團最大程度的減少利益損失
遊元先是罵虎父犬子。楊玄感在溫室裡長大;沒有經過狂風暴雨的考驗;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權勢;不是靠自己的軍功和戰績;而是靠他老子的蔭澤;靠他繼承了楊素遺留下來的龐大的政治遺產;否則楊玄感狗屁都不是。楊素是一代英雄;本應彪炳史冊;但老子英雄;兒子狗熊;而且這個狗熊兒子還膽大包天胡作非為;甚至要造反篡位;如此下去只有一個結果;連累老子;傷害老子一世英名;彪炳史冊是不可能了;能不遺臭萬年就算祖墳冒煙了;至於楊玄感本人肯定是灰飛煙滅;而他的狂妄自大必將成為歷史上的一大笑柄。
遊元罵得太狠了;等於猛抽楊玄感的大耳刮子;一點餘地都不留。
楊玄感勃然大怒;恨不得手起刀落砍了遊元;但理智告訴他;不能上了遊元的當;中了遊元的計;殺了遊元等於向河北人宣戰;等於與山東人決裂;這無論對楊玄感本人還是對這場兵變來說;都是有弊無利;甚至是一場災難。
楊玄感把遊元囚禁了;把遊元的僚屬衛士統統抓了起來;然後讓孔穎達等河北籍的兵變者;打著遊元的“旗號”;冒充遊元的使者;秘密遊說汲郡及其周邊地區的貴族富豪;爭取把他們全部“拉”下水;以此來“綁架”遊元;強行把遊元推上不歸路。
五月下;伊闕口。
李珉歷盡艱辛總算追上了聯盟主力;找到了李風雲;向他稟報了黎陽之行的經過;並轉達了楊玄感的合作意見;但時間已經過去很久;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李珉帶回來的訊息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不過李風雲還是覺得有所收穫;最起碼他知道楊玄感及其盟友們在皇統一事上的態度和立場;而這直接決定了兵變的結果;由此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歷史軌跡不會因為李風雲的出現而發生偏移;東都戰局也不會因為多了李風雲和幾萬聯盟大軍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甚至就連李風雲加入這場兵變的初衷也未必能實現;楊玄感未必就會像李風雲預想的那般在東都戰場上頑強地堅持到最後一刻。
李風雲有些忐忑;我不會葬身東都給楊玄感陪葬吧?旋即想到即將從齊魯飛奔而來的齊王楊喃和正在東都皇城內暗中操控局面的崔賾;信心再度高漲;聯盟只要過了東都這道“坎”;就能北上太行;就能在北疆的蒼穹上展翅翱翔;未來大有可為。
李風雲有心拉攏李子雄、李珉父子;隨即把從潁川韓氏那裡得到的有關東都政局的最新變化;以及自己與李密、韓相國三方之間的妥協和約定;還有自己對未來一段時間東都乃至中原形勢的分析和推演詳細告之;沒有一絲一毫的隱瞞。
李珉這段時間雖然陷入了人生低谷;但心態調整得很好;依舊是積極的面對人生;面對挫折和危機;尤其讓李風雲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感動的是;李珉在關鍵時刻沒有選擇楊玄感;沒有選擇留在黎陽;而是選擇了他;並且冒著生命危險越過通濟渠;長途跋涉數百里找到了聯盟主力;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這件事足以證明很多東西;足以在兩人之間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而李風雲以知無不言;以自己的誠意;來回報李珉對自己的“信任”。
李珉認真聽完李風雲所說的一切後;沉思良久;忍不住嘆了口氣;“黎陽倉促舉兵;雖然可以打東都一個措手不及;但若久攻不下;等於自陷絕境;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對黎陽不要抱任何希望。”李風雲正色說道;“雖然越公的兵變謀劃很周詳;兵變的時機也很好;支持者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