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本之木”;楊氏國祚就斷了根基;後果可想而知。

韋雲起這是攻楊恭仁之必救;迫使楊恭仁不得不妥協;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同意誅殺裴弘策來保住楊汪的性命。楊恭仁只能妥協;但他心中的痛有增無減。從眼前這一幕便可看到;各大貴族集團已經對弘農楊氏舉起了屠刀;雖然他和越王楊侗可以保護東都的弘農楊氏血脈;但西京的楊氏血脈怎麼辦?誰去保護他們?

。。。

。。。

第四百七十七章 用心險惡

“大王;楊玄感已經兵臨東都城下;明日即可抵達上春門;而其選鋒軍更是勢如破竹;明日定可殺至東太陽門。”韋雲起步步緊逼;“賊帥韓相國勢不可擋;今日再度推進;距離西太陽門已近在咫尺;明日便可與楊玄感夾擊皇城。這種危局下若瞻前顧後;任由皇城一團混亂;則皇城必失;而皇城一失;則東都淪陷;所以大王沒有退路;唯有殺伐果斷;一劍定乾坤。”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無懈可擊。試想就連裴弘策這樣的中央大員打了敗仗全軍覆沒了;都沒有受到任何懲罰;甚至依舊高居官位;依舊權勢傾天;那其他官員打了敗仗就更沒事了。既然打敗仗沒事;那家為何還要浴血奮戰、捨身赴死?如此則越王沒有權威;中央沒有權威;留守府更是擺設;所有命令都很難得到執行;即便執行了也是大打折扣甚至陽奉陰違;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皇城若能守住;那是神蹟;而不是奇蹟。

同樣的;殺楊汪的目的也是一樣;如果與楊玄感關係密切者;甚至有證據證明參與了叛亂者;都活得好好的;根本沒有性命之憂;那其他人違法就更不怕了。人家是最高等的叛逆之罪都不殺;我不過消極怠戰;或臨陣退縮、或打了敗仗;那就更不算什麼了。既然違法亂紀都沒事;都無性命之憂;那誰還願意遵紀守法?誰還願意遵從命令誓死奮戰?如此軍紀渙散;士氣低迷;大家都無心作戰;東都如何堅守?皇城又能堅守幾天?

大佬們面無表情;各自權衡利弊得失;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選擇。實際上現在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給他們思考;韋雲起的“出擊”時機選擇地非常好;如果大佬們遲疑不決;遲遲拿不定主意;明天可能就是東都失陷之日;而東都如此“神蹟”地失陷;首先就把越王楊侗和他們這幫大佬統統送上了斷頭臺;其次東都勢必被接下來的連天戰火所摧毀。

西京的目的本來就是摧毀東都;東都失陷得越早;對他們就越是有利;所以韋雲起並不虛張聲勢、虛言恐嚇;而是真正的要挾。你們幫我殺了裴弘策;我報了仇;你們守住了東都;大家互利互惠;何樂而不為?反之;你們保全了裴弘策;但可能失去東都;而失去東都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了;韋氏此舉把越王楊侗等人統統拉下了水;日後清算之刻;關中韋氏固然要與河東裴氏大打出手;但越王楊侗等人也要遭受池魚之災;這等於無償幫助韋氏分擔了一部分來自河東裴氏;甚至來自聖主和改革派的打擊。然而這個損失與東都失陷的損失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大佬”們的選擇是唯一的;只是;他們必須要考慮;一旦他們支援韋氏;與韋氏聯手殺了裴弘策;得罪了河東裴氏;得罪了聖主和改革派;之後東都還是失陷了;他們還是要承擔東都失陷之罪;那就是罪上加罪;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於是“大佬”們就不得不惡意地揣測韋氏的真正用意。如果西京不但要利用這場風暴摧毀東都;還要利用這場風暴摧毀聖主和改革派;徹底終結改革;那也就意味著這場兵變很快就會演變成皇統大戰;統一大業可能就此崩潰;中土可能就此陷入分裂;國祚可能就此敗亡。以此來倒推;那現在韋雲起要挾他們聯手誅殺裴弘策;實際上就是以迫使他們與聖主、改革派和河東裴氏翻臉;來達到綁架和策反他們的目的;繼而挾兩京所有保守力量來對抗聖主和改革派;顛覆國祚;摧毀改革。

“大佬”們猶豫了;未來利益的不確定性讓他們難以抉擇;但就在這時;太府卿、安昌公元文都打破了沉默;也打破了僵局。

“某同意御史臺的建議;以臨陣逃脫的罪名斬殺裴弘策;以叛大逆之罪誅殺楊汪。”

一石激起千層浪;元文都的公開支援;頓時讓兩難之中的大佬們看到了“曙光”;心理上的天平驟然失衡;幾乎在這一霎那;大佬們都做出了決斷;與元文都一樣的決斷。關鍵時刻;跟著元文都走;跟著虜姓第一豪門走;跟著以元氏和八姓勳貴為主的虜姓貴族集團走;在大方向上肯定不會錯;甚至還能從中牟利。至於元文都為何支援韋雲起;為何在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