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諶碩季醯米約醫��枇恕�

高仙芝確定早晨渡河,是有道理的。當時已經是夏天,河裡的水應該都是高山雪化而成,晚上氣溫低,雪自然化的少,清晨的水流應該是一天之內最小的。

果然第二天渡河時,“人不溼旗、馬不溼韉”,顯然也有點誇張的成分。唐軍渡河之後,迅速排列成陣勢,高仙芝高興地對邊令誠說:“如果吐蕃趁我們半渡時來攻,那我軍必敗,敵人沒來是天以此賊賜我也。”

這次渡河有賭博的成分,不成功則成仁,成功後高仙芝是喜出望外,要不然也不會對個軍事盲邊令誠說這些話,也不知邊監軍聽懂了沒有?

第二十六章 犯盛唐者,雖遠必誅(2)

行高原、攀高峰、渡大河,長途奔襲三千里,今天這是第一戰,唐兵心中早已憋了一股勁。面臨強敵,個個奮勇上前,無人退縮。

吐蕃兵久居此地,想來也沒打過什麼仗,戰鬥力比高仙芝的安西精兵差了許多,更兼之唐軍的出其不意。唐軍經過一番血戰,“自辰至巳,大破之,斬首五千級,捕虜千餘人,餘皆逃潰。”

同樣是一萬兵馬,但打的並不是勢均力敵。佔據天險,以逸待勞的吐蕃兵以大敗結束,並且陣亡率達到50%,還有超過10%的投降。

佔據連雲堡後,高仙芝想乘勝出擊,這時一件莫名其妙的事兒發生了。

玄宗為了萬無一失,除派邊令誠前來監軍之外,還派了一位術士韓履冰。一位術士在軍中能起什麼用呢,可以呼風喚雨,可以撒豆成兵?

可惜這位皇帝看重的能人沒有這才能,他只是會忽悠人的術士。一路之上沒見起什麼無論是正還是負的作用,現在抬神目前望,愣說危險重重,“懼不欲行”。

邊令誠也被嚇得不輕,不想再走了。

這位術士當然是滿嘴胡說八道,他和邊令誠估計第一次經歷打仗。在經過三千里的跋涉,兩人已經累得快虛脫了,又眼見到滿地的死屍、鮮血,敵我雙方沒兵的揮舞刀槍,嚇得雙腳發麻。說前行危險,估計只是找個藉口停下。

站在高仙芝的角度,無論是否相信韓履冰的話,他都是不能停的。此次前來的目的地是小勃律國,而不是跑到連雲堡和吐蕃打一場,現在怎麼能臨近終途而廢呢。

不過邊令誠是監軍,高仙芝也不好硬架著他走。於是留下邊令誠和病弱士卒三千守連雲堡城,自己則率大軍繼續前進。

唐軍疾行三日,到達坦駒嶺(今克什米爾北部德爾果德山口)。坦駒嶺長四十里,是興都庫什山著名的險峻山口之一,山口海拔高度為4688米。登此山口,只能沿超過10公里的冰川而上。數千人連人帶馬共同攀登冰山,想想都興奮。現代人即便帶了先進的登山工具,如果是大規模的團隊輕裝去攀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來術士韓履冰所說的前途困難,說不定就是爬冰川,也幸好他、邊令誠和那些傷病兵卒沒來,不然他們恐怕還得拖後腿。

下冰川后四十里就是阿弩越城,一旦阿弩越城不能一舉拿下,吐蕃援軍一旦到達,唐軍根本沒有可能再回頭爬冰川逃回去。再加上術士韓履冰在臨出發前的一些不祥之語,一向勇猛過人的唐軍也猶豫不敢下山。

高仙芝就暗自派了二十名親信,穿著阿弩越胡服來迎。這些假胡人按高仙芝事先教好的說:“守衛阿弩越城計程車卒都願意投降唐朝,並且還把娑夷河水上的藤橋砍斷了,吐蕃人已經過不來了。”高仙芝佯裝著大喜,帶著高高興興地唐軍下了山。

天佑大唐軍,三天之後,阿弩越城的胡人果然不戰而降了。

再往下就簡單了,高仙芝派人把娑夷河水上的藤橋砍斷,斷了小勃律國的後路。又以唐朝皇帝賜綢帛為名,誘捕了小勃律國的大臣們,並最終把小勃律國和國王和他的老婆(也就是吐蕃的公主)捉住。

八月份,高仙芝帶著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會和邊令誠等人後得勝班師。高仙芝此一戰,威震西域各國,“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

這一戰,充分體現了高仙芝勇猛的作戰作風,善於抓住戰機、險中求勝的戰術素養。這一戰的路途之艱難是絕無僅有的,有人以漢拔尼和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作戰與小勃律之戰相比。但無論是路途的高度還是難度,阿爾卑斯山都無法和蔥嶺相提並論。

第二十七章 第一任“副元帥”(1)

在小勃律之戰後,高仙芝還打了幾次漂亮的仗。打勝仗似乎成了他的習慣,高仙芝也很享受這種感覺,有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