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武則天是歷代皇帝中的另類,這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性別,還在於她識人善任方面。

武后的臣子,可以簡單地分成兩大類,一類為寵臣,如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子弟,薛懷義、張氏兄弟等男侍諸人,以及圍繞在這些人身邊的諸以阿諛奉承為職業的小人。還有一類是賢臣,如狄仁傑、張說、姚崇等人。

至於志大才疏的庸人,基本不存在,不得不令人佩服武后堪比太宗(不愧曾在一張床上睡過)的識人之能。

一般來說,寵臣和賢臣這兩類人是對立的兩個階層,水火不相融,時不時的相互掐架。但武則天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到位。她寵信那些寵臣,但對他們對一些大臣的攻擊、惡意中傷也置若罔聞。如果武后能一心治理天下,大唐的盛世肯定會提前到來。

在她給後來的皇位繼承人留下諸多麻煩的同時,也留下了一班能幹的臣子。玄宗就是充分利用奶奶留下的老班底,再加上他本身的慧眼識珠,加以妥善的管理,創下的萬世留名的“開元盛世”。

在姚崇、張說等人相繼老去後,玄宗作出了用人上他最大的敗筆,用李林甫為相。

李林甫此人,其實很有才能,曾制定《唐六典》明確當時的官場制度,尤其是在人事管理上很有一套,比如當時囂張一時的安祿山,依仗皇帝恩寵,連太子也不放在眼裡,但獨獨最怕李林甫。可惜李林甫此人心術不太正,總是貪戀權勢,怕別人搶下他的相位,考慮事情往往只從保住權勢出發。

用李林甫為相,造成的不利局面很多。首先是人才選用方面,玄宗自認為天下大定,就把大權盡數下放,李林甫控制著文武百官增補和銓選。在他的建議下,玄宗先後以牛仙客和陳希烈為左相,這兩位雖然名義上貴為左相,實則衣服架子一般,嚴格遵循著“凡是李林甫說的都是對的,凡是李林甫的指示我們必須堅決執行。”的“兩個凡是”原則行事,其實就是李林甫的聽聲蟲。

天寶六年,玄宗不知怎麼突發奇想,要廣求天下賢士,“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進京考試。”並且要皇帝要親自參與評審。

李林甫平生最忌不受控制的賢才,於是出主意,向皇帝進言:“這來京考試的有很多人出身卑賤,見到皇上難免有俚言汙濁聖聽。不如先由縣,再到尚書省進行一級級的選拔,把能力超群的再報給皇上面試。”

經過一年多考試,李林甫下指示,一個都不能錄取。一眾官員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好歹折騰了一年,總不能勞費無功吧。李林甫不但不慌忙,還向玄宗賀喜說一名沒錄取,並不是官員不努力,更是凡是有能力的全都在朝為官,現在“野無遺賢。”

玄宗聽奉承話已經習慣成自然,甚至想當然了,這麼明顯的鬼話,竟然相信了,還大為高興,自以為當真是自己治理得當、已是完美世界了。

曾經的果敢、睿智的唐明皇,竟然昏庸至此。

第十六章 奸相(2)

李林甫被當時稱為“口有蜜,腹有劍”,是成語“口蜜腹劍”的始作俑者,而他的行為也不愧於這一成語。

言論比較自由是大唐的特點,唐太宗、武則天更是能聽忠言、善於納諫的典範,玄宗也曾是從諫如流,但在後期變得貪圖享樂、玩物喪志,已經感覺忠言逆耳了。

正是由於玄宗的好大喜功,“善刺上意”的李林甫才能把持言路。

李大宰相曾對朝中群臣發表過關於儀仗馬的名言:“現在大唐明主在上,群臣和睦,不要沒事找事瞎議論。你們沒見那些儀仗馬嗎?一言不發的享受三品的馬料,而叫一聲就被廢斥不用,到那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於是,眾大臣都如李林甫所意願一樣,甘願當個不管事的儀仗馬,居高位但不發表不同意見,於是“諫諍路絕”。

李林甫為保住高位,對他認為有可能危及自己權力的人大力打擊,最為典型的就是王忠嗣事件。

王忠嗣,可以說是當時的軍事奇才,25歲就已經任隴右節度使,連年征戰,先後打敗吐蕃、契丹、突厥等敵,可以說當時邊境安寧與王忠嗣功不可沒。由於功高,深受玄宗信任,在他42歲那年,被任命為河西、隴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所轄總兵力達到近27萬人。並且王忠嗣慧眼如炬,一手提拔了兩位名將: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李晟等人也曾在他的麾下效力。

王忠嗣為何如此看好哥舒翰、李光弼,把他們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老魚一直有些疑惑。王忠嗣寬以待兵,最終導致他倒臺的事件,就是因為“豈以數萬人之命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