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小說:稻盛和夫 作者:蝴蝶的出走

觀。也就是說,堅持“奉獻於社會、奉獻與他人”的思維方式,不隨心所欲的追求或貪圖超出需要的“知足”的人生態度。

以這樣的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積善行德,就能磨練心智,達到醒悟的智高境界,修煉而成的高尚靈魂就永遠不會隨著肉體的死亡而消亡。

每一個渺小事物都有其存在價值

人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來到人世?這是人生追求的永恆命題。伊斯蘭學、東洋哲學的大家——井筒俊彥關於人類的本質闡述如下:

如果冥思苦想力求解明人類的本質,我們就將接近精巧純真、無限透明的意識。你會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其他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部消失,最後只有“存在”這種意識狀態,同時,你還將意識到世間永珍都是由這種“存在”構成的。這種意識狀態本身就揭示了人類的本質。

聽到井筒先生這樣說以後,文化廳長關鍵心理學者河合雋雄先生幽默的回應:“你這個存在扮演“花”的角色嗎?我這個存在扮演著我“河合”自己啊,我還想對“花”私語呢”通常,人們看見花時會說:“花在這裡”,是否也可以說:“存在開花”了?

總之生物就有生物的屬性——肉體或精神、意識或知覺等,除去這些後,就出現了“存在”。以之為核心就產生了以人類來為代表的生命,而且,這個存在的核心對於任何生命而言,都是共通的。有時是花的形狀,有時又扮演人的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一樣,名叫稻盛和夫的人不是原來就存在的,而不過是某一個存在偶爾變成了我這個人。創辦京瓷公司和DDI公司的人,其實並沒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只不過偶然上天賦予,有我扮演罷了。

所有的人都得到上天賦予的作用,各自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此意義上,可以說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存在的分量,如同第二章中闡述的那樣,所有的人類、甚至生物界中的一棵樹或一根草、以至路邊的石頭,所有的一切都被造物主賦予作用,即根據宇宙的意志存在。

實際上,宇宙中有“能量守恆定律。形成宇宙的能量及時改變形狀也不會改變其固定的量。例如,與樹木被砍伐變成柴火燃燒產生的火相比,原本以樹木存在的能量,只是換算成了熱量和氣體能量,其能量總和不變。

再比方說,即使一個小石頭子兒也是構成宇宙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多麼渺小的東西,如果缺少了它,宇宙本身將不復存在。

美好的未來孕育於正確的“活法”當中

存在於宇宙中的森羅永珍的一切,都是宇宙這個生命體中的一部分,絕對不是偶然產生的。任何東西對宇宙來說都是必要的,也因此而存在。

我認為,所有這些存在中,人類肩負著最大的使命來到宇宙。具有知性和理性,而且帶著充滿愛和同情的心靈和靈魂出生在這個地球上——的確,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被賦予了極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從剛出生時起,為了使靈魂變得更高尚,一點點一點點的反覆精進。我認為這也是人類為什麼活在世上的最終答案。

努力勤奮的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的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在日益煩亂得社會中,人們好像在黑夜中探索前行。儘管這樣,我仍然忍不住描繪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光明未來。每一個人都過得充實、碩果累累的幸福人生——我衷心地祝願,也堅信這樣美好的社會一定會到來。

如果讀者朋友能夠奉行本書闡述的“活法”,不管是個人的人生,或者是家庭、抑或是企業,乃至國家,就一定能向好的方向行進,最終收穫累累碩果。

我們每一個人理解各自肩負的崇高使命,貫徹做人的正確準則。我相信憑藉這種“活法”就一定能夠迎來光輝燦爛的明天。

後記

本書題目定為“活法”,除每一個人的人生活法之外,企業和國家、甚至社會、全人類的生存之道也包括在本書所闡述的範圍之內。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們都是一個個人的集合體,在應該擁有的“人生活法”這一點上,不存有任何差異性。

我在青少年時代,即使反覆遭受挫折仍然力求做人做得更好;再經營企業時期,追求帶領大家共同走向成功或繁榮的理想;從事業第一線退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