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國運 作者:丟丟

兩人都銳意進取:康熙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定噶爾丹叛亂;彼得一世學造船、建海軍,攻土耳其、戰瑞典。

兩人都虛心好學,康熙向異族學習,非常用心鑽研和精通漢族文化;彼得虛心向異國學習,曾親自到荷蘭造船廠實習一個月,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

兩人都為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採取了強有力措施。康熙時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輔政大臣制度逐漸廢除,並逐漸建立完全由皇帝一人決定(無官僚大臣參與)的皇儲制度,中央集權和皇權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彼得一世執政後,為加強皇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公元1708年,他在全俄設立8個省,各省設總督,負責統治地方軍事、政治和稅收大權。這一措施解除了地方大貴族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公元1711年,為加強皇權,彼得下令設政務院,取代原有的大貴族杜馬。政務院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受沙皇委任的監察官領導,這項措施實際上削弱了貴族勢力對沙皇權利的影響。與此同時彼得一世還改革宗教,將教權置於皇權的統治之下,使教會成為服務於沙皇統治的工具。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俄國完成了由等級代表君主制向專制君主制的過度,沙皇成為名副其實的*者。

無疑,彼得和康熙都是政治強人和軍事強人,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都締造了輝煌。彼得被當時的俄國政務院授予“全俄羅斯大帝”稱號,而康熙的執政時間則長達六十年,為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之最。

俄國大臣在給彼得的賀詞中這樣說道:“只是由於您夙夜匪解地操勞和領導,我們,您忠實的奴僕,才從愚昧無知的深淵登上世界光榮的舞臺,因而從空虛走向充實,歸入文明民族之林”。而《清史稿》對康熙的評價是:“聖祖仁孝性成,智勇無錫。早乘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俄國人對彼得、中國人對康熙的評價雖不乏溢美之詞,但基本上符合歷史事實。當然,如果仔細比較,我們還是會發現彼得和康熙思維的不同,這突出反映在二人對待文化教育的態度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中國和世界的時差(21)

彼得對文化教育不僅重視,而且留下很多創新:

公元1703年,俄國第一份正式印刷的報紙——《新聞報》出刊,彼得親自擔任了第一期稿件的選擇和編輯工作。

公元1708年,改革文字,以筆畫簡單方便的世俗字陣代替了舊的教會斯拉夫字型。

公元1714年,在全國各省建立初等算術學校,這是俄國曆史上第一批世俗學校。

公元1718年,建立俄國最早的博物館和圖書館,並且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

公元1725年,建立俄羅斯科學院,下設數學、物理和人文三個學部,以優厚的待遇聘請大批外國學者和科學家。

此外,彼得還倡導建立了俄國第一批公園,第一批公眾劇院。

彼得對文化教育的思維和認識很明顯受地緣政治影響,俄羅斯畢竟屬於歐洲,更何況,親自出訪歐洲不僅使他看到歐洲國家發達的教育和文化,也使他認識到發展文化教育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而康熙時期的文化事業雖然也有發展,如《康熙字典》和《全唐詩》的編撰,但文化教育領域並沒有突破性的變革。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康熙作為*者對文化專制的一面,他曾大興文字獄,鉗制思想,殘酷*“異端”,對文化思想進行嚴密的控制,為後世開啟了很壞的先例。

康熙也曾對西方的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公元1713年,康熙曾建立了古代的“中國科學院”——蒙養齋算學館。但是,所有這一切他都只把它當作個人興趣,並沒有從制度層面和認識層面予以建構和推廣。這大約和他長期身居“天朝大國”皇宮,缺乏“留學”經歷有關。

俄國橫跨歐亞兩洲,佔據東西方,因而彼得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既有東方的影子也有西方的影響,在政治專制的同時,在文化教育領域開放,這也可能是隨後幾百年中俄國既在政治經濟領域集權專制又在科學文化領域開放*的原因所在。俄國曆史上的“開明專制”特色從彼得開始得以建立並影響後世。

8

公元十七世紀初日漸衰敗的明王朝導致了明帝國西北和東北方向兩個王朝的興起。

公元1613年,位於明王朝西北方向的俄國進入了羅曼諾夫王朝統治的時期。

公元1616年,位於明王朝東北方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