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心裡只會恨法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都沒關係。”老雷諾還是乾脆,揭開了最後一層遮羞布。
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美國人就喊著要對德國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喊得最響的那個人就是以後的美國總統胡佛,《凡爾賽和約》簽訂之後,美國的財團就開始向德國提供貸款,幫助德國恢復實力,現在英國人也加入其中。
好!真不愧是親爺倆,思維方式都是那麼的相似。
“隨便他們,我們能擊敗他們第一次,我們就能擊敗他們第二次。”米勒蘭信心足,嗓門大,調子也起得高。
“那可不一定,你是現在的總理,那麼你一定知道法蘭西的現狀。現狀就是我們打不起,我們承受不起再一次世界大戰的傷害,如果再來這麼一次,那麼我們乾脆不如和羅馬尼亞合併算了。”皮埃爾有不同意見。
世界大戰給予法國最大的傷害就是人口的減少,因為那些愚蠢的法國將軍,很多年輕的法國小夥子在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勇敢確實是很勇敢,但給法國帶來的傷害一點也不小。
法國政府還是有統計的,整個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損失了將近百分之十五的人口,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正處於育齡期的年輕人,可以說法國在世界大戰期間整整損失了一代人,這個影響將會持續幾十年,所以法國現在的人口政策非常開放,不管是哪兒人,不管是信仰什麼宗教,不管是什麼膚色,只要在法國生活三年,就可以加入法國國籍。
好吧,法國現在的人口政策會影響幾百年,這真是一錯再錯。
“還沒有到那麼危險的時刻,只要給我們時間,我們還能恢復實力。”普恩加萊有意志。
“問題是我們有沒有那麼多時間。”老雷諾不樂觀。
老雷諾的擔心還是有道理的,德國原本人口基數就比法國要大,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損失也不少,但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老雷諾可以確定,如果單從人口考慮,德國恢復到世界大戰前的規模需要的時間肯定比法國短,到時候如果德國人還是和現在一樣恨法國人,那就是法國的末日。
當然了,因為蘭芳和英國的存在,法國未必會敗的那麼快,但如果考慮到秦致遠和威廉三世的關係,又不是那麼樂觀。
老雷諾說完之後,普恩加萊和米勒蘭都沒有了說話的興趣,秦致遠和皮埃爾也只剩下眼神交流,房間裡一時間靜的能聽到呼吸聲。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德國不會把法國當成目標呢?”最終還是秦致遠打破僵局。
“不當成目標,那怎麼可能?我們就在德國人旁邊,難道德國人會把後背交給我們,然後漂洋過海去對付英國人?”米勒蘭不太清楚秦致遠和威廉三世的關係。
普恩加萊和皮埃爾倒是沒說話,普恩加萊有點茅塞頓開的翻著眼神遊太虛,一臉的若有所思,嘴巴張的老大還尤不自知。皮埃爾看向秦致遠的目光更有點呆滯,疑問的成分很濃厚。
秦致遠給了皮埃爾一個肯定的眼神回應,然後信心滿滿的反問:“為什麼不呢?”
對啊,為什麼不呢?
德國人挑起世界大戰有一個原因就是為德國的工業產品尋找足夠的市場,而當時的全世界,英國人其實擁有最多的殖民地,如果不是因為英國人有實力強大的海軍,德國的第一目標肯定是英國人。
也不對,縱然是英國人有艦隊,德國的第一目標還是英國人。
707 不可能
恨一個人或者是恨一個國家,如果恨得太久,就會成為習慣,而往往會忘記當初為什麼滋生出來這麼深的怨念。
法國人很德國人就是這樣,或許是兩國之間的糾紛太多,或許是兩個國家都很強大,以至於都讓對方寢食難安,又或者是“為什麼你不借給我斧子”之類的理由等等等等。
總之,法國人就是這麼恨德國人,就連普恩加萊和米勒蘭這樣的政治精英也是這樣。
秦致遠的話為普恩加萊和米勒蘭開啟了另一扇門,等於是展示了一個新天地,米勒蘭還有點轉不過彎來,普恩加萊卻是一點就透。
想要改變一個人根深蒂固的執念並不容易,米勒蘭需要更多的時間消化這個訊息。
秦致遠並不著急,等到米勒蘭坐上總統位置,威廉三世會找機會和米勒蘭見個面,然後再溝通這件事。
前面說過,20世紀初期是個密室政治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結盟並不會擺在明面上,不到最後一刻,誰都無法確定自己應該待的位置,如果法國人和德國人有某種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