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部分(3 / 4)

小說:滄狼行 作者:冰點沸點

色道:“其實並不是寇,而是一些海商,這些倭寇為禍東南,名聲很壞,但殿下可能有所不知,他們多半並不是倭人,而是大明子民作首腦,十個倭寇裡,起碼有七八個是大明的百姓,只有兩三個才是真正的倭人,他們也是衝殺最兇,打仗最狠的那些。”

耿少南奇道:“我大明子民為什麼要扮成倭人的樣子,為禍東南呢?這樣自己搶劫自己,又有什麼好處?”

陸炳笑道:“卑職剛才說過,這些倭寇,他們的首領多是海商,我大明自開國以來,太祖皇帝曾經下過海禁令,片板不得下海,但是這個禁令,隨著成祖皇帝派鄭和太監七下西洋,而成了一紙空文,後面的歷任皇帝,都沒有遵循這個禁令,而是繼續開海通商。”

“但是我大明泱泱大國,並不圖這些海上的生意賺錢,所謂的開海通商,不過是類似開馬市這樣的萬國來朝貢罷了,圖的就是一個天朝上國的面子,對於東邊的倭國,我們大明一向是每三年開放一次寧波港,允許其持我大明特許的斟合,前來通商朝貢,本著厚往薄來的原則,他們給的東西,只要意思一下就行,但我們大明,卻是給出大筆倭人所需要的絹帛,刺繡,陶瓷這些東西。”

耿少南有些明白了,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了,這個就跟和蒙古的馬市一樣,蒙古人只要給一些他們根本不稀奇的馬匹,皮毛,就可以換得大量中原的手工產物,維持部落的生活水平,怪不得倭人這麼重視這個斟合貿易呢。只是我聽說後來寧波那裡出了些事情,讓這個貿易停止了?”

陸炳笑了笑,說道:“是啊,其實我們對倭國一無所知,也正是出了寧波勘合貿易的事情,我才開始打探起倭國的情況。”

第一千八百九十回 倭寇的來源

陸炳勾了勾嘴角,正色道:“倭國幾十年前也是天下大亂,諸候林立,一個諸候稱為一家,比如織田家,德川家等等。我大明原來的勘合是給日本朝廷,後來朝廷失勢,這個勘合就到了他們那裡有力的藩鎮大名手中,原來的勘合是在一個諸候,名叫細川家的手上,後來東洋的朝廷又私自給了另一個軍閥大內家一個新勘合,這樣就造成了嘉靖二年的時候,這兩家都帶著勘合和船隊,來到了寧波。”

耿少南聽到這裡有些糊塗了,打斷了陸炳的話:“陸總指揮,我有些不太明白啊,勘合按說朝廷只有一個,為什麼到了東洋人手上就有兩個了?難不成是偽造的嗎?”

陸炳笑道:“那個細川家手上的,是正德皇帝的爹,前任孝宗皇帝發的勘合,按說早就過期了,而大內家在東洋的內戰裡已經把細川家給趕出了京都,按說是更有力的軍閥,只是也沒有辦法一統倭國,但手上的勘合卻是正德皇帝所給,應該是合法有效的。”

“可是細川家卻用了個過期的勘合,透過一個在日本出生的中國人作副使,賄賂了當時寧波那裡的市舶司官員,反而把持有正規勘合的大內家給擠掉了,還想要攻殺大內家的這些使者和商人。”

“但那次大內家也是有備而來,帶來的人裡有不少是武藝高強的劍客,兩邊在寧波城一場混戰,大內家不僅盡殺細川家的使節和商團,還殺了不少大明的官兵,最後洗劫了寧波城後逃回東洋。”

“經此一事,皇上就認定了倭國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對他大不敬,就直接恢復了海禁令,禁止一切與外國的海外貿易,還要沿海的漁民與商販全部內遷,片板不得下海。”

耿少南點了點頭:“這麼說來,皇帝只是因為個人失了面子,這才重新要進行海禁的,是不是?”

陸炳點了點頭,正色道:“是的,由於皇上為了個人面子實行的海禁令,沿海的漁民被迫內遷,離開他們生活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地,更是放棄祖祖輩輩們靠海吃飯的營生,由於朝廷只知遷民,不知撫卹,這些人多數生計無著,只有咬咬牙,學著倭寇那樣,剃成月袋頭,做起海盜的營生。”

“隨著這種中日合壁的倭寇不斷發展,只知打打殺殺的日本倭寇漸漸地淪為了倭寇中的炮灰和打手,由於這些東洋武士武藝高強,又沒有太大的野心,所圖的不過是飲酒吃肉,****擄掠這些基本需求罷了,所以被更有野心,頭腦也更精明的中國海商巨盜們逐漸地把持了話語權。”

耿少南奇道:“這些海商,就是你說的倭寇首領嗎?”

陸炳笑道:“正是,現在在浙江福建兩省的倭寇中,勢力最大的就數徽州商人汪直領導的海盜集團了,汪直號稱五峰先生,原來就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最早是跑呂宋那一帶的海外貿易,靠著他精明的生意頭腦和狠辣的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