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2 / 4)

小說:滄狼行 作者:冰點沸點

“我們現在的這個嘉靖皇帝,並非上任皇帝正德帝的親生兒子,由於正德皇帝中道駕崩,沒有子嗣,重臣們才從藩王宗室中找到了他接任大統,他當了皇帝后,以前任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老臣們一直給了他巨大的壓力,甚至不允許 他叫自己的親生父親叫爹,而只能叫伯父,得管前任的正德皇帝叫爹。”

李滄行以前在茶館裡聽過這事,點了點頭:“這事我知道,確實那些老臣太欺負人了,哪有這樣的道理。聽說夏言和嚴嵩這些人就是透過這個大禮議事件,最後讓嘉靖皇帝認了爹,把前朝的那些老臣趕走,才開始平步青雲入閣為相的。”

公孫豪道:“是的,此事天下盡人皆知,但夏言他們大禮議是後來的事了,皇帝登位的元年,浙江寧波這裡還發生了一次倭人的爭貢事件。”

“以前我大明雖然有海禁政策,但自從鄭和下西洋後,就從來沒有認真執行過,基本上官府對於沿海漁民打漁或者是做海外貿易,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對於外國的官方貿易,還是要由市舶司來負責,比如對於倭國,就是發給他們的執政幕府一個勘合,有了這個勘合,才能每年一次地帶貨船過來進行貿易。”

“我大明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對這些藩邦國家,一向不提貿易,他們帶的商品貨物,我們稱為朝貢,而回給他們的,則稱為賞賜,由於我天朝要面子,一向厚往薄來,給的東西往往比得到的要多得多,所以這勘合對於東洋人來說,就是個一本萬利的好東西。”

“滄行,你跟那個柳生雄霸呆了一年,應該也聽他說過東洋的事,倭國幾十年前也是天下大亂,諸候林立,原來的勘合是在一個諸候,名叫細川家的手上,後來東洋的朝廷又給了另一個軍閥大內家一個新勘合,這樣就造成了嘉靖二年的時候,這兩家都帶著勘合和船隊,來到了寧波。”

李滄行聽到這裡有些糊塗了,打斷了公孫豪的話:“幫主,我有些不太明白啊,勘合按說朝廷只有一個,為什麼到了東洋人手上就有兩個了?難不成是偽造的嗎?”

錢廣來笑道:“那個細川家手上的,是正德皇帝的爹,前任孝宗皇帝發的勘合,按說早就過期了,而大內家在東洋的內戰裡已經把細川家給趕出了京都,按說是更有力的軍閥,只是也沒有辦法一統倭國,但手上的勘合卻是正德皇帝所給,應該是合法有效的。”

“可是細川家卻用了個過期的勘合,透過一個在日本出生的中國人作副使,賄賂了當時寧波那裡的市舶司官員,反而把持有正規勘合的大內家給擠掉了,還想要攻殺大內家的這些使者和商人。”

“但那次大內家也是有備而來,帶來的人裡有不少是武藝高強的劍客,兩邊在寧波城一場混戰,大內家不僅盡殺細川家的使節和商團,還殺了不少大明的官兵,最後洗劫了寧波城後逃回東洋。”

“經此一事,嘉靖皇帝就認定了倭國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對他大不敬,就直接恢復了海禁令,禁止一切與外國的海外貿易,還要沿海的漁民與商販全部內遷,片板不得下海。”

公孫豪聽到這裡時,長嘆一聲:“李兄弟,你對浙江和福建那裡可能有所不知,閩越之地向來是人多地少,自古以來號稱七山二水一分田,多數漁民都是幾千年世代以打漁為生,根本就不會種田,再說了讓他們強遷入內地,又沒有那麼多的田地發給產,最後就是讓這些漁民們成為有錢人家的奴僕,賣兒賣女,要麼就加入我們丐幫,以乞討為生。”

“我們丐幫的大智分舵,年年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沒有活路的閩越漁民加入,由於我朝的律令,通倭是滅族大罪,所以有些人就學著東洋匪類那樣,剃髮易服,赤腳椎髻,十個倭寇裡,真倭人不到三個,多數還是我們大明的子民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七回 紫光之死

錢廣來插話道:“嘉靖皇帝不止在沿海搞這麼一出,就是在北邊,也絕了跟蒙古人的互市,這些年北方的邊關也是狼煙萬里,那些蒙古人造不出我中原的生活用品,餐風宿露,沒的買就只能搶了,九邊那裡的邊防壓力也是巨大,尤其是宣府和大同,經常被蒙古騎兵攻破,連京師都受到威脅。”

“駐守西北的三邊總督曾銑,就是給那些蒙古人打得煩了,幾次大軍出塞,這些強盜又跑得無影無蹤,蒙古騎兵剽悍迅捷,全部是騎兵,讓人非常頭疼,所以曾銑才想著要在河套草原築城,長期佔據,而夏言是支援這一提案的。”

“嘉靖皇帝開始很有興趣,但後來南北軍費開支巨大,要增加軍費就得減少他整修宮殿,賞賜天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