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3 / 4)

小說:瀚海男兒 作者:指環王

進東說:“這就對了,咱這裡可是狼多肉少,要快!”說完他叉腰掃視著已經犁好的地問:“今年打算種多少小麥?”

“爭取種一千五到兩千畝,再種一千畝包穀。”

陳進東和後面的李丙濤、金福財聽了他這口氣都有點吃驚,就這一百三十多人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僅憑雙手、冒著嚴寒、忍著飢餓開出了這麼多地,並且創造了冬季翻地的創舉。金福財的眼都瞪圓了說:“我的天,你們可真能幹,用砍土鏝、鐵鍬翻了這麼多地,要種兩千畝麥子那明年還不天天都能吃上白麵饃呀?”

陳進東拉過一個戰士,翻過他的手掌叫大家看,這雙粗黑、彎曲的手已伸不直了,道道裂口既有長好的也有新裂開的,掌心已結滿了厚厚的老繭。那戰士抽回手說:“團長,大家都是一樣,這算啥?以後能過上好日子打多少繭也值!”

在場的幹部聽了這個戰士的話,心情都被震撼了。陳進東對在場的人大聲說:“這就是我們的戰士,是毛主席的好兵!有這樣的幹勁何愁邊疆不穩、人民不富啊!”

馮潔的感受更深,作為一個宣傳幹部,她更多地是從政治角度來觀察事物。她挎著相機轉臉看到了這一幕生動的場景。天幕下,與地平線幾乎平行的人拉著犁。拉犁人的臉面對地面,腳蹬著地呈三角形的身姿,他們身後扶犁人的造型在陽光下將整個身子壓在犁把上,昂著頭、瞪著眼一步步向前推動犁鏵。這是一個定格的歷史鏡頭、一幅破天荒的美麗油畫!震撼人心的豐碑,比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還要生動!馮潔跑到側面用自己胸前的相機拍下了這個歷史鏡頭。

幾個幹部被這勞動的熱情和戰士們不怕寒冷、不畏艱難地工作精神所感染,紛紛加入犁地的勞動中。陳進東和韓良、林培民、李丙濤等人一組,由金福財撐著犁,他們用力拉動犁鏵和戰士們比著幹。戰士們見幾位領導拉了幾圈後累得直冒汗就過來換下了他們。陳進東一面擦汗一面看戰士們幹活,他轉頭對韓良說:“良子,給你先透個信,檔案很快就下來了。團黨委研究給你們連調整了一些幹部。一排長提升為副連長,王三魁為一排長,劉四保任一排副排長,副排長以上幹部由師裡批准後宣佈,班長以下的現在就可以宣佈了!”說完他從口袋裡掏出自己的小本給韓良看,韓良看完後高興地說:“這下好了,幹部一配齊工作就更順了。”

“還有,”陳進東說:“軍區又從內地招了批新兵,要做好接受的準備。”

中午一點多,一營幾個連長坐車來到騎兵連參觀學習,下車後看到團長在一排地裡,都紛紛向團長反映說犁太少,牲口也沒有,進度上不去,看團裡能不能再從騎兵連調撥些工具。陳進東聽了後說:“人家騎兵連是自己想辦法動手做的,你們就不能也想想辦法?不是批評你們,你們既然來學習參觀,就去問問韓連長他們是不是處處在等、在靠、在要哇?”

那幾個連長本來是想來借犁的,沒想到碰上團長捱了一頓批,聽了團長的話心裡暗暗叫苦,也看到他們確實是一個班一張犁,很多人都是用鐵揪在挖地。

一營的一個連長也是個甘肅人,他和班道九本來就認識,就走到班道九身邊悄悄讓他介紹經驗。班道九小聲說:“兄弟,我沒啥經驗,大家就想著秋天能吃上白麵饃幹勁就來了!”

另外一個幹部看到地裡有兩個女人在幹活,像發現了什麼新問題:“喲,你們的家屬都上陣了?都說男女幹活越幹越紅火!媽的,我們是不是回去也趕快找老婆呀?”

進入六月,是田管的緊張階段,六團大部分的小麥長勢很好,齊刷刷的麥浪在風中像海洋一樣綠浪翻滾,戰士們在田間頭戴草帽、卷著褲腿拔草、伏田埂。

大渠在四月底前已由師裡的工程營施工,渠壁兩側的石頭已砌好,原準備用洋灰和漿砌石頭的工作,結果因為洋灰太少師裡就決定用石灰和沙子和漿代替水泥,把有限的洋灰用在山岬間的閘門上。各連隊為了趕著澆上頭水都挖了臨時渠。好在老天爺幫忙,從五月到六月間連續下了幾場及時雨,使小麥、玉米長勢很好,戰士看到莊稼長的這麼好乾勁是越來越足。

騎兵連緊靠大渠,他們也開了一條臨時支渠,把山上流下來的雪水、上游的河水都用上了,近千畝麥子的灌溉用水都靠這條臨時開的渠。

天氣轉暖後騎兵連除了全力管好莊稼,各排之間還開展了打土坯比賽,每人一天三百塊,有的人一天能打七百塊,僅半個月就打土坯五十多萬塊,他們就用土坯蓋起了連隊食堂和活動室,又打了些小土坯準備秋後為各班壘火牆,解決取暖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