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這兩家酒館
都以鹽水豬腳、粉紅色什錦沙拉馳名滬瀆,凡是來此酒客,以上兩個菜
是必不可少的。啃過豬腳吃過沙拉,嘴角唇邊,難免都要沾上點油腥,
嚌啜啤酒,泡沫容易消失,那塊小毛巾就是提醒客人隨時擦嘴,使酒香
蘊存、酒味常新。喝啤酒最忌斟滿,喝幾口又續滿,最後是苦水一杯,
喝啤酒要“倒必喝,喝必盡”,才是唱啤酒的不二法門。
泰國各地餐館酒店侍應生無論男女,似乎都受過訓練,啤酒開瓶,
只倒上大半杯,放在客人面前,表示敬意,不再續斟,不像臺灣酒樓的
女侍應生啤酒一來就是半打,站在客人身後,倒是翠袖殷勤,客人呷不
幾口立刻加滿,最後酒不涼汽不足,真所謂苦酒滿杯了。我想臺灣各
酒店啤酒售價,已經超過公定價格好幾倍,難道各飯館的管理人員就
不教教她們如何拿酒斟酒嗎?
泰國的小吃
泰國人食量不大,就餐時間早中晚也不十分固定,所以小吃非常
流行,街頭巷尾隨時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飯館、食攤來解決民生問題。
純泰式早餐,大家都愛吃粥。粥分粵式、潮式兩種。粵式的粥較稀,以
分不出米粒,把粥熬成糊狀者為最佳,用料多半是鱸魚、草魚,把魚剔
刺切成薄片,拌以生油、豉油,加入蔥、薑絲、香菜,撒上少許胡椒粉,把
滾燙的粥倒在碗裡,稍微攪動兩下,魚即燙熟。廣府人有一句口頭禪:
“魚生粥僅僅熟。”所以要僅僅熟的原因,是魚肉一燙即熟,魚肉恰好滑
嫩鮮甜,過熟,魚肉一老變為粗糙,就鮮味全失了。講究的魚生粥,還
有的加上油炸糅末、酥花生、炸末粉、鮮蟹肉等等來增加鮮度。潮式的
粥跟粵式又大不相同了。首先把鱸魚洗淨,切成大塊,連水帶米,放在
一塊煮,煮到白米開花,湯轉濃郁,魚頭裡腦髓全部流出,魚香湛溢,才
拿出來應市。在暖府巖旺汪路,有一家三層樓面,掛著五顏六色霓虹
燈的“亞洲魚粥店”,烹製魚粥主廚的大師傅叫“乃汶探裡律蒙空軍”,
他們兄弟十一人在泰國各府,一共開了十八家粥店,老店設在吞武裡
三黎附近,曼谷的魚粥幾乎全是他們兄弟天下了!乃汶探說:熬製魚
粥的秘訣,首先要除去魚腥,至於怎樣除去魚腥味,屬於他家業務上私
密,就不肯公開了。不過魚新鮮,餐具洗得乾淨,也是亞洲魚粥店讓顧
客放心大啖原因之一呢!
稞條(臺灣叫板條)幾乎是泰國人主食,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看到
賣稞條的,莘莘學子漂洋過海負笈遠遊,唯一想念家鄉的小吃就是稞
條。1973年我首次到泰國旅遊,在黃橋戲院頌拍巷口看見一家小餐
館,屋裡不過六坪大小,僅能容納十位八位客人,可是屋內放著一條六
尺多長的小木船,所有爐釜碗盞、烹呼叫具都在小船之上,當時以為是
餐室的美術設計,沒有十分留意。這次乘公車去清邁,經過廊曼機場,
距離機場不遠,有一座廣達數畝的鉛鐵罩篷,篷內陸地停舟舳艫相連,
多達一兩百艘,全是賣棵條的。據說一世紀前,賣稞條的,都麇集在鬧
區湄南河上,劃來劃去營業,不但汙染了河水,而且有礙觀瞻,於是把
他們趕上岸來,棄河就陸繼續營業。久而久之他們不期而聚,在機場
附近,成立專賣稞條市集。他們不忘本源,一律仍舊使用小船營業,雖
然鱗次櫛比,因為烹調手法各有竅門,配料方法更是花樣百出,食客們
各就所嗜,從來也沒有你爭我奪情勢發生。可惜汽車一閃而過,未能
一嘗美味。不過在月宮戲院左首,有一家專賣魚丸裸條,哇啦節有一
份雞肉燴稞條,真君爺街南星停車揚牛肉稞卷,都是老饕們認為風味
各殊,列為稞條中上選。到曼谷去觀光,這種異國風味,是應該嘗試一
次的。
曼谷挽叨路有一家貴記餐室,老闆黃炳烴是子傳父業的烹調高
手,他家的招牌菜是“幹凍任魷魚”。凍任魚本是一道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