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懋、恭順伯吳克忠、武安侯鄭亨、興安伯徐亨……林林總總十幾個人。這會兒遠遠看去人人都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可誰能擔保哪個人就必定能勝?
楊榮情知皇帝必定是一時興起隨口一問,但仍是認認真真端詳了一會正在預備的一眾勳貴,隨即開口說道:“諸將都是皇上的肱骨,這射藝高下必定是皇上最明白,臣不敢妄言誰人能最終取勝。只不過,單看他們的坐騎,臣還是覺得安遠侯和武安侯把握大。須知騎射以控馬為先,兩人坐騎在此等時候仍是穩若泰山,足可見平日其主騎藝精絕。”
一旁的張越頓時心中咂舌,暗想這麼一個小問題,楊榮都會這樣仔細地觀察,怪不得深得朱棣信賴。而他還沒想好自己該怎麼答,金幼孜也開了腔。
“回稟皇上,勉仁所說固然有理,不過諸將都是宿將,騎術乃是最根本的一條。如今風勁,離弦之箭必定飄忽,再加上作為靶子的十面小旗遠在八十步開外,又是迎風招展,騎術之外更看眼力臂力,以之前的那次狩獵來看,寧陽侯鐵箭曾經力透一頭野羊,此次較量騎射,他大約能有上佳表現。”
此時此刻,張越已經是徹徹底底服了。一丁點的小事,這兩位內閣學士也要爭出水平賽出眼力來,實在是歎為觀止。看見朱棣的目光轉向了自己,他便老老實實地一躬身道:“回稟皇上,臣以為英國公不會讓皇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