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著自個兒,一時間,他這些天被人忽視的鳥氣彷彿一下子出得乾乾淨淨,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難以名狀的興頭。
“張老弟,多謝你告訴我這麼一句要緊的話!嘿,雖說南京府軍前衛足足有四個指揮使,但我也不是吃素的。以後你要是有什麼籌謀,儘管找我去辦!”
揚州乃兩淮重鎮,富庶繁華自不在話下。相比蘇松以田賦甲天下,如今的揚州卻是因一個鹽字在整個江南赫赫有名。天下都轉運鹽使司共有六處,淮鹽素來為諸鹽之冠,南直隸、江西湖廣以及河南大部,行的都是淮鹽。縱使是用長蘆鹽的京師,也有不少北遷的權貴用慣了淮鹽,不惜重金去買。因此,但凡地道的揚州本地人,或許會不知道知府衙門在何方何地,卻絕不會不知道兩淮鹽運司的衙署。
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衙署位於運司街,顧名思義,這大街的名字就是因衙署而來。相比大多數坐北朝南的衙門,衙署門廳卻是坐西向東,懸山頂上鋪著筒瓦,面闊三間,進深五檁,脊高兩丈有餘。大門前有石獅一對,兩旁則是貼著各式榜文的八字牆。由於如今盛傳開中鹽有變,不少商人都擠在衙門外頭等批文,這議論聲不絕於耳。
相比正門的喧譁聒噪,衙門後頭的火花巷就顯得安靜多了。畢竟,後衙乃是家眷們住的地方,因此雖有不少攤販在這兒賣些針頭線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