磣人。好在皇上最後撂下了奏摺,擱在了御案左角。那一向是擺那些要留著再看的摺子,足可見他小小年紀倒是有些真才實學。”
朱瞻基也知道朱棣的這個習慣,此時倒更好奇奏摺中寫了些什麼。畢竟,張越先前送禮時向他提了鹽務之事,之後就出了這樣一連串大事,若是他自己一點動靜也沒有那才奇怪。和王貴妃又說了幾句話,他少不得保證自己在朱棣面前絕不會哪壺不開提哪壺。這才親自送了她出去,回過頭來立刻從袖子裡拿出那份謄錄的奏摺。
孟賢的那份奏摺朱瞻基看過,也不知道經過哪位妙筆生花的手,寫的是花團錦簇,彷彿字字句句都是為國為民,那一萬斤鹽就能拯救山東萬民於水火之中似的;而孫亮甘那份奏摺則是從頭到尾都流露著一種激憤,言下之意就是壽光王十惡不赦漢王居心叵測,朝廷該當體恤民心民力,大有挑唆皇帝大義滅親的意思。
偏張越這兒也提到了相同的事,卻只是一筆帶過,而是在那兒剖析開中鹽法好壞利弊,那一條條寫得極其清楚詳盡,又提出了改良之法。這本來就已經夠了,恰是一篇天大的好文章,可偏偏末了又提到山東先修會通河,又供北京修宮城的木石,百姓苦於徭役云云,看得他都是臉色大變。
“這小子……過猶不及他難道不懂麼!”
朱瞻基在那兒直跺腳的時候,看到張越奏摺謄本的杜楨也在那兒直嘆氣。
他遊歷天下十年,呆的時間最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