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西洋諸國也有不少地方傳頌皇上文治武功。”

朱棣素來自負,聽了這些話不禁神采飛揚。然而一想到心高氣傲卻偏偏志大才疏的朱高煦,他不禁皺了皺眉頭。他當初確實許過朱高煦儲君之位,但得了天下後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兼且朱高熾雖說肥頭大耳,朱瞻基卻少年英果,於是那許諾也就成了空口白話。然而,他對朱高煦一向縱容,在眾多事情上都放任不管,也就是前年狠狠收拾了一次,誰知道把人放在山東,朱高煦竟還是不安分!

難道朱高煦真的預備學當初的自己?

腦海中轉過這麼一個念頭之後,朱棣立即將其按了下去——朱高煦有勇卻寡謀,和自己當年相差遠矣,況且,雖說人人都說他有反意,他卻未必敢造反!

足足站了一刻鐘,始終不曾挪動步子的朱棣方才轉過身來,沉聲喚道:“鄭和,張謙,你們都上前來,朕有話要問你們。”

聞聽此言,鄭和張謙慌忙上前數步。面對朱棣那張沉肅的面孔,即便以兩人的沉穩心性,這會兒不禁也有些惴惴然,不知道接下來皇帝會吩咐什麼。

“朕如今雖然廉頗未老,麾下更有猛將雄兵無數,但京營聚兵終究並非常道,禁兵雖說精銳,但平日呼叫也並不方便。朕擬讓御馬監選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壯者,再加上從蒙元逃回的青壯,練兵養馬於內廷。如此一來,這內廷官制也需重定。你們兩個常年漂泊海上,不像宮中其他中官一樣只知道傾軋謀算,說話做事都是別有用心,此事便為朕好好參詳。”

內官四品和外官四品的概念完全不同,鄭和張謙一個是內官監太監,一個是御用監太監,品級甚至高於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這樣的文淵閣大學士,然而在相見的時候仍需向大臣行禮。如今的宦官沿襲的仍然是洪武朝舊制,幾個位子就能讓一大群人使盡手段,若非他們根基穩固,只怕也會捲入其中。如今聽朱棣這麼一說,兩人振奮之外更感悚然。

如此一來,原本排在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之後的御馬監轉眼便是炙手可熱,這內廷官制重定的誘惑就更不用說了。

“此外,錦衣衛偵緝百官,權力大卻無人監查,長此以往難免再有諸如紀綱這樣的逆臣。朕預備設東緝事廠偵緝錦衣衛並百官,以內官統領,這也一併算在內廷官制之內。如今司禮監的幾個人都已經老了,老而昏庸佔據其位,該是時候讓年富力強的人頂上。你們剛從西洋回來不多久,此事便多多費心,翌日再次遠洋海上的時候,朕希望內廷能為之肅然。”

“臣謹遵皇上聖意。”

鄭和張謙俱是心中凜然,慌忙退後兩步齊齊俯伏於地。不遠處的隨行太監和禁兵見此情形,都明白皇上必定是囑咐了這兩個心腹大太監什麼要緊勾當,心中少不得都是各有思量。待到扈從朱棣回了涼殿,張謙和鄭和齊齊告退,出門之後沒說兩句話就分道揚鑣。

儘管是太監,但和鄭和一樣,張謙在宮外也有私邸,可他多半時間都在宮中,在外居住的時間極少。他不像鄭和有特旨在身不用管事,離開涼殿就徑直來到御用監。一進門,他就看到幾個太監團團圍著陸豐巴結奉承,頓時皺了皺眉。

陸豐雖說正得意洋洋,但素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他仍是第一時間看到了張謙,連忙撇下那幾個太監迎了上來,將張謙讓到正中炕上坐下,又緊趕著吩咐人去倒茶。待張謙捧起茶盞呷了一口,他方才殷勤地笑道:“今早小楊學士和金學士到涼殿謁見撲了一個空,聽說皇上帶著張公公鄭公公去了宮城方才悻悻走了。大夥兒都說,外頭有文淵閣那幾位學士,內中那幾個司禮監的不過是仗著歲數大,要真正說起來還是張公公鄭公公最得聖眷。”

儘管張謙素來謹慎,和鄭和也沒什麼齟齬,但陸豐刻意將他放在前頭,又是這樣一通赤裸裸的奉承,他聽在耳中仍是頗為舒坦。想想這個徒弟不過三十就已經竄升到了從四品,日後若是栽培得好也是自己一大臂助,他面色頓時霽和了下來,遂擺手打發走了其他太監。

“皇上如今預備重定內廷官制,你如今還年輕,機會有的是,切忌不要把春風得意的勁頭放在臉上,皇上不喜歡輕浮的人。對了,你身上的傷可養好了?小張大人畢竟救了你一回,雖說回來了,你也該上門去道謝道謝。”

陸豐聽到張謙這番教訓提點,心中不由得一跳。仔細審視自己回來這幾天,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幸好他一向吝嗇,否則要大手大腳,這麻煩只怕是更大!於是,他趕緊連連點頭,面上更露出了無限感激的神情。

“師傅放心,您說的我都記住了。至於那點擦傷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