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內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兌、離、震、巽、坎、民、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無妄、女後、訟、遁、否等八個重卦。
我們再從乾卦起,從右向左看橫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決右)、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再仔細分析這八個重卦的內外卦,又可以發現,內卦都是乾卦,而外卦從右到左,則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如果以數字來代表,直行的乾是1、1 履為1、2 同人1、3 無妄1、4 女後1、5 訟1、6 遁1、7 否1、8。橫列乾1、1 (決右)2、1 大有3、1 大壯4、1 小畜5、1 需6、1 大畜7、1 泰8、1。以圖示之如下:
六十四卦方圖數字圖
這個六十四卦的方圖,變化無窮。應瞭解這個圖。以前的讀書人學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擾,如有人被重兵包圍了,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圖來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衝出重圍。像這一類的故事,歷史上很多,只是大家不肯講出理由在哪裡來。例如在目前所處的房間內,亦可以劃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時間,自己處在某一方位最有利。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太極,乃至一個錄音機、一本書,都有一個太極。如這本書,從什麼時候、什麼部位壞起,都可以知道。這只是依據一個數字,一種現象的道理,加上時間與空間的因素,就可求出答案來。因此中國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是一種非常精密的計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確,還是要靠人的。
這個方圖的數字,則是這樣一縱一橫,慢慢向上走的,構成如此錯綜複雜的關係。可是亦同時告訴我們,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看來是非常複雜,但懂了《易經》以後,從《易經》的觀點,任何亂七八糟的事物,都有它的法則。換句話說,懂了《易經》原理以後,去待人,去做事,遇到最複雜的問題,也不會看成複雜了,而是能找得到它的關鍵,在關鍵上輕輕一點,問題就解決了。不懂這個原理,越做就越糊塗,就像這方圓圈一樣,覺得很亂。
圓圖
圍繞在這個方圖外的圓圖,亦是六十四卦,要從哪裡開始看起?這更麻煩了,等於我們的羅盤,到處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麼名堂。其實這也是一個法則問題,圓圈是代表時間,和代表空間的方圖配起來,某一空間在某一時間會起作用。譬如一家工廠,一天出品一萬隻杯子,其中的某一隻賣到某一地方,在某一天剛好斟茶給某一來訪的元首喝,那麼這隻杯子很神氣,而另外的杯子,賣到另外的地方,也許用來放髒的東西了。這個“說不定”的當中,實際有固定的法則,就在這方圓圖中轉。
那麼這個圓圈的六十四卦,是用什麼方法排列起來的呢?我們看圓圖上面頂端左邊的第一個卦是囗乾卦,再看最下面右邊第一個卦是囗坤卦,在這乾、坤之間有一條線,代表夜間天空中的銀河,亦代表地球南極、北極的磁場,然後再來排列圓圖。首先用方圖最下面的第一橫列的乾、夫、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依次序放到圓圈的頂端,左邊開始,順原次序向左排列。第二步,又將第二橫列的履、兌、睽、歸妹、中乳節、損、臨等八個卦的履卦緊接在泰卦之後,依原次序排列下去,然後將第三、第四橫列的每個卦,都照這個方法排列,最後復卦緊靠了中線下端的左邊為止,這是第一步驟,排列成了左邊的半個圓圈。
然後第二個步驟,排列右邊半個圓圈,排列的次序又不同了,是怎樣地排列呢?現在不是從第五橫列開始,而從第八橫列排起,將否、革、晉、豫、觀、比、剝、坤等八個卦,以逆次序接在復卦的後面,亦就是仍以反鐘面的方向,排成復、坤、剝、比、觀、豫、晉、革、否的次序。但要特別注意的,如果是畫卦,還是要內卦畫在內圈,外卦畫在外圈,切不可錯。第八橫列排好以後,再用第七橫列,照第八橫列的排法排下去,以謙卦接在否卦的後面,成否、謙、艮、蹇、漸、小過、旅、鹹、遁的反鐘面次序,第六橫列、第五橫列,都是這樣,最後第五橫列的女後卦,剛剛又接到了最起始的乾卦,就完成了這個圓圖的排列。以前的教師,都不肯把這方法說出來,或者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學的人,苦頭卻吃大了。現在告訴大家,就一目瞭然,懂了這個法則,將來除了用電視或電腦以外,對於宇宙永珍,都可運用這種《易經》的法則,而過去教《易經》的那種教法,會使人困在裡面一生也出不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