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樹下活動。
只是這些年,這棵老榆樹就急劇枯敗了,枝葉稀疏,明顯看的出枯態。
人有壽限,樹也有。
當壽限臨近,那自然是會快速失去生命。
這大概也是縣裡要改建城市交通,要推倒這樹的檔案能透過的原因。
郭霖想著,也朝那榆樹底下走了過去,他的靠近吸引了那些老人的注意。
“各位善信,貧道有禮了!”郭霖見到這些老人,態度和善的行了個道禮。
“哪裡來的小道士?”一個人老人問。
“這麼年輕倒還真是少見!”另外一個老人也問。
“小道士,你這麼年輕出家,不娶媳婦麼?”又有老人調侃。
這時,一個留著羊鬍子的老人急匆匆的朝這些老人喊道:“你們不能這麼無禮,這位是清風觀的郭道長!”
郭霖對於這些老人調侃他倒是不覺的奇怪,畢竟老人年紀到了,喜歡調侃年輕後生也沒什麼奇怪,特別是老人成群聚集在一起的時候。
反而是有人認出他,倒是讓他驚訝了。
能認出他只有兩種狀況,要麼上網看短影片,要麼就是去過清風觀見過他真人。
而且,聽到這個老人道出他的身份,其他老人明顯臉色都變了變,看著他眼中都露出了一絲恭敬。
“郭道長,剛才真的很抱歉,我口無遮攔!”
“我這人老了就喜歡多嘴,郭道長,剛才真抱歉!”
“郭道長,伱別和我們計較!”
“……”
這些老人的態度完全就變了個樣一般,甚至臉上都帶著一絲惶恐。
郭霖見此倒是疑惑了。
就算老人是比較容易信這些,可他也沒在這些老人面前顯聖過,這些人的態度就有點奇怪。
羊鬍子老人這時道:“郭道長,我叫王超,大夥都叫我老王,在陳總的工廠遠遠看見過道長。”
“陳總就住在我們這裡,大家都知道你未卜先知救了陳總女兒、外孫的事,而且,我也上過清風觀上過2次香,只是沒有機會看到道長。”
說話間,他看著郭霖也是滿臉敬重。
陳總女兒的事,只是聽陳總說的,雖然驚訝,但是卻少了親身經歷的震撼。
可他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去時看過那棵銀杏樹的樣子,那銀杏樹幾乎要死了,比這棵榆樹的狀態還要糟糕。
當他第二次上去時,那棵銀杏樹已經變成了那般壯觀的景象。
他活了這麼久也沒有見過這種情景,而且,這根本就是不正常,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因為清風觀了。
現在郭道長來這裡,難道是為了這棵榆樹來的嗎?
郭霖大概也知道這些人為何有這樣的態度了。
沒想到他現在也可以像電視劇裡的那些道門高人一樣,靠名聲吃飯了。
影視中不是經常有一種情節:
一道人到了一個地方,那裡的人桀驁不馴,可當道人報出自己的名號,那裡的人就變的恭恭敬敬了。
這並不是無稽之談。
看看眼前的情景,現代社會下都會如此了,那在封建的古代自然不用說。
這時,孫縣那邊似乎有怒罵聲響起,接著,就看到那兩個代表的老人就躺在地上撒賴了起來。
“……”郭霖愕然。
都這時代了還有人玩這一套?
可想想那兩個老人的年紀,似乎也沒什麼奇怪。
孫縣那邊顯然交涉失敗了。
郭霖也趁機朝那老王詢問:“縣裡要處理這棵榆樹也是為了建造街道,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加上這樹也快枯了,為什麼大家牴觸情緒這麼大?”
他並沒有馬上表露出自己打樹主意的心思,而是先詢問原因。
循循善誘,最後表露目的,也是一種交流手段。
聽到他的話,老王就忍住開始抱怨了起來:“郭道長,你是不知道我們對這棵樹的感情,我們從小就是在這棵樹下玩耍長大的,幾乎一輩子都在這樹下渡過,縣裡說推就要推,根本沒有問過我們這些老傢伙的意見。”
那些老人似乎也一下義憤填膺,心裡的不滿也找到傾瀉口一般,一個個紛紛述說起來:
“郭道長,不僅是如此,這樹還對我們這些人有救命扶家之恩,我還小的時候鬧過饑荒,我還記得當時家裡什麼吃的都沒有,那種煎熬不是現在的人能明白的,當時家裡就是靠著這榆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