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驕傲自信也是低頭無奈,有什麼辦法?人生這樣麻煩,環境這樣複雜,前景確實險惡,你不守雌守黑守辱行嗎?本來,痛快一點,白就白,強就強,雄就雄,榮當然也就榮它個乾淨利索,淋漓盡致,豈不更好?
此章最後講的大制不割,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要採取因勢利導的管理方式,不要勉強(任繼愈說);一種是說完善的政治不會割裂(傅佩榮說)。不論怎樣解釋,與本章的總的含義怎麼樣聯絡起來,與前面講的知白守黑呀、樸呀、器呀、官長呀……怎麼個銜接法,我還是弄不明白。
但有一點似可以推定,大制是指理想化的政治、統治、治理,這樣的大制即本章一上來開宗明義講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之制,即做得到知其雄偉、明晰、光榮,守得住低調、謙虛、難得糊塗、忍辱負重之制。若執政者能具有老子所追求的嬰兒、谿、谷、足、樸的品質,也就是掌握了理想化的治國平天下之大道了。這樣的大道,自當永遠無敗無損傷無勉強無斷裂,不可戰勝。
那麼,不割的意思宜是不傷、無傷。割則傷嘛。不知道這樣講有沒有訓詁上的根據。識者教之,謝了。
我還有一個老子的文字以外的想法,知白守黑、難得糊塗固然不差,知黑守白、通曉一切鬼蜮伎倆、堅守自身的清白無瑕,也很可敬。知雄守雌當然可敬,外圓內方,即懂得妥協與讓步的一切必要與方略,仍然堅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線,不怕犧牲,不怕得罪人,不怕吃虧,亦即知雌守雄,豈不甚好?知榮守辱固然厚道,知辱守榮,即放棄一切表面的風頭榮耀而堅守自身的萬古光輝,豈不是更難做到?
老子的知什麼守什麼的思維與表述模式是有意味的,它分離了知與守,即知與行的底線;又論述了知與守的互補互通的可能,它教人聰明,教人耐心,教人沉穩,更教人遠見。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殻Щ虼怠⒒蚯炕蛸�⒒蛟鼗蜚摹�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把天下爭到自己手裡,按自己的意圖打造天下,我看這實在夠玄乎的,恐怕是做不成的。
天下是神意造就的,屬於一種超人間的力量,不可以據為己有,不是哪一個人可以改變或製作的。你去以意為之,你一定達不到目的(或謂你是勢所必然,身不由己,並非出自本意)。你想把它把握(抓)到自己手裡,你早晚會丟掉天下。所以聖人是不去打造的,不去以意為之的,也就不會失敗;不去把握它,不抓權,也就不會失去。
外物與眾人是何等的不同!有的走在前頭,有的隨在後面。有的輕殻����械拿痛島�紜S械那烤⒂辛Γ�械餒�蹺抻謾S械鈉槳參戎兀�械尼пЭ晌!�
(不管你們有多大區別)聖人總是注意不要太急躁、太極端、太誇張、太過分的。
這一章關於天下不可為不可執的觀點有兩重意義。一個是至少在當時,想掌控天下、打造天下的人(各國的君王、大臣謀士們)太多,成功的太少。興之也忽、亡之也浡的太多,鐵打的江山太少。老子想抑制這種合縱連橫的鬥爭與霸權慾望。抑制不成,至少也奉勸侯王重臣們別太急躁、太誇張、太極端、太過分。這樣的善良願望,對於平抑野心,至少有言論上的參考價值。但至多也只是哲學觀念、思想修養,有利清談,有利自慰,有利調整心理平衡,卻無益於取天下治天下。
關於“天下神器”的論斷有點意思。神器者何?說不清楚。但是至少不要高估個人意志對於天下的作用。它並不屬於個人,不能由個人意志主導打造。今天看來,神器之神,可以是歷史規律,可以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可以是民心向背、載舟覆舟,可以是多種力量的合力,可以是多種因素的總和。而在老子的時代人們更加相信氣數,相信天時,相信宿命。總之神器就是那個時候的人們還說不清楚用不明白,也是他們無法使之聽人的話的、比人更加偉大和奇妙的、至少是部分來自非人間超人事的主導偉力所締造的一切。
例如聖人——還不是凡人——認為唯有德者得天下,未必。很少有人認為秦始皇有德,或劉邦比項羽有德,但是他們在打天下坐天下的鬥爭中勝了。或者認為符合歷史發展特別是生產力發展潮流與要求的勢力會得天下,也未必。有時候恰恰是開倒車的、阻滯生產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