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其二,知白守黑,用黑格爾的說法就是雖然知曉光明,卻將自己沉浸在深深的黑暗中。在黑暗中才能看得清光明,包括日光月光,甚至星光也是在暗中看得更清楚。黑暗中可能看清光明,包括光明的種種弱點與黑點。但是光明中很難看清黑暗。

黑格爾對於老子的理解令人想起顧城的詩: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的例子倒也令人深思,不論你的眼睛有多麼黑,看得準光明嗎?找得著光明嗎?如果自己的靈魂裡有著太多的重負與疙瘩,走向瘋狂——徹底黑暗的可能,大大超過了走向明朗與白晝的可能。

還有別的可能:以白尋黑,從白處看黑,則到處皆黑,帶來的是物件的黑暗。以黑尋白,則除了刺眼什麼也看不見,類似雪盲的效應,帶來的是靈魂的徹底黑暗感、寒夜感、長夜感。

黑格爾的理解與其說是哲學的,不如說是詩性的。

在老子的詩中,你感到了哲理的詩化。

第三,這是自古以來國人的韜光養晦的主張的一種表述。這裡講的是戰略戰術,講的是中國人特別有興趣的謀略。 。 想看書來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3)

守雌、守黑、守辱,類似的說法還有藏拙或者守拙,還有安貧、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等都是如此。例如薛寶釵就被評價為能守拙的。莊子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至今我們講“不作出頭椽子”(語出鄧小平)。

你雄強嗎?明白透徹嗎?啥都知道嗎?光榮體面嗎?你快要走向反面了,你快要跌跟頭了。小心一點吧!

韜光養晦在中國具體情況下也同樣有與大多數弱勢群體站在一起的意思。不知這是不是與中國自古缺少調節上下富貧貴賤矛盾的機制有關?弱勢群體的抗爭不斷,專制與造反同在,順民轉眼就會變成刁民暴民,處於上層的人們切不可讓自己成為大多數人的對立面。

在國際政治中則有歸屬於第三世界的意思。

韜光養晦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說法,一種深藏的智慧,一種悄無聲息、從而多少使人膽寒的謀略。我聽一個外語專家講過,把韜光養晦直接從字面上譯成歐洲文字,會使人覺得很負面,例如陰險與狡猾。我想這與中國的政治傳統政治運作方式有很大關係。春秋戰國的為政、爭奪與做人,局面何等險惡、詭譎、複雜,容不得半點粗心大意,必須智上加智、謀上加謀、深裡更深、精明處再精一百倍。孰能無過?孰能免禍?孰能成事?孰能全身而退?孰敢大意失荊州?凡能夠做到韜光養晦的能人,多能成就一二大事,至少是保住或多保一個時期腦袋與屁股。而越是鋒芒畢露、才華橫溢、識(或藝、技、力)壓群雄、無可匹敵者,越是被這個嫉賢妒能的天下所不容,不但無所成,而且很可能是落一個被磔、被宮、被凌遲、被夷九族等下場。

從正面解釋,韜光養晦就是要求你堅忍、謙虛、謹慎、深藏、永遠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與弱勢大多數在一起。提倡堅忍謙遜與親民,則是歐洲文明也同樣承認、認同的。

其四,這裡說的是做人與處世的方法,是應對人際與社會的一種方略。這講的就是後世發展為難得糊塗的濫觴,俚語叫做揣著明白裝糊塗。揣著明白就是知其白,裝糊塗就是守其黑。這裡的“裝”字比較難聽而且嫌境界低下。毋寧解釋為知識上與最高層次的認知看齊,處世上生活上日常行為中,則只能與大流保持一致。不能針尖對麥芒、眼裡不攙沙子。生活中事業上,你只能抓大放小,有所不顧,有所犧牲,有所不為,有所不爭,有所糊塗有所健忘。你不必潔癖,更不必忽悠與作秀於你的潔癖。你不要記仇,更不要睚眥必報。

當然,這種說法容易被機會主義者、被市儈鄉愿拿來當做自己墮落的藉口。一切謀略都有可能被壞人所用,但用起來他們總是差那麼一截,叫做難成正果。

其五,在中國早就有性善性惡的爭論,這也是一種黑與白的分析。主張性惡的人並不從而邪惡起來,而是正因為看到了人性的種種弱點,便不相信僅僅靠良知良能就能使公正得到保證,而致力於教化與防範,致力於法律與制衡監督的體制。同樣,世界上也有所謂樂觀與悲觀的分野。我同樣欣賞一種說法:只有最深刻的悲觀主義者才能做到真正的樂觀。如果你只是少不更事,只是盲目樂觀,只是天真爛漫,你的樂觀主義又值幾文錢呢?而你認識到了生命的全部悲劇性、苦難性、人類與社會的種種弱點與可能的邪惡罪惡之後,你的盡力一搏,你的為善良、崇高與光明而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