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弟中大迦葉的直系親戚,法力很是驚人,另一人叫做竺可蘭,jīng通胡語和我大漢語言,負責翻譯經文。他們一聽說陛下心向‘佛’,便帶著半藏經書跟我們回來了。一藏之數是5048,半藏則是2524,這麼多經書,足可見真心。”秦景低聲對劉莊解釋道。
劉莊看著那車隊,感覺有些不妥:“那釋迦牟尼連自己國家都沒治理好,導致國家被滅,這樣的‘聖賢’真的沒問題嗎?”
“陛下,當初周天尚在,孔丘卻去遊說魏國和齊國的君主、宣傳自己的治國理念,你覺得這樣的人又憑什麼去說‘禮’呢?”秦景乃是道家中少有的辯論大師,一句‘孔丘不知國禮而去教國禮’,把劉莊的話堵了回去。當初chūn秋戰國時期,周天還活著,禮數中君主大,孔丘卻去向諸侯宣傳治國理念,這是為何?還不是周天當時太弱,向周天說以禮治國,周天也執行不了。秦景的意思是釋迦牟尼的國家太弱,就算釋迦牟尼有無窮神通,也扭轉不了國運衰亡。
劉莊頓時笑了,這個秦景還真是個妙人。
劉莊接待胡佛的使臣,護法珈藍法戒等人帶來了釋迦牟尼的聖相,這東西是要‘請’回去的,聖像一入洛陽城,整個天空便亮了起來,洛陽城功德之光萬丈,馱經的白馬也是一身金光,讓人嘖嘖稱奇。許多圍觀的路人忽然發現,自己身上的隱疾似乎都好了……
釋迦牟尼自己就有五大明王身,他手下的一些羅漢也懂得分身技巧的皮毛,迦葉摩柯和竺可蘭的分身之前便是在大月支傳教,按照原先世界的軌跡,是沒有法戒參與此事的,此事是這兩人全權負責。等時辰一到,兩人的真身便去代替分身,到大漢帝國來傳教。
讓法戒眾人休息了一rì,次rì早上,劉莊在大殿上召見法戒三人。
法戒三人代表的是西方聖賢釋迦牟尼,他們地位相當於孔丘後人,孔丘後人是擁有世襲爵位的,可以見帝不跪,劉莊也沒要求三人跪拜。法戒身材高大,氣度不凡,迦葉摩柯身材魁梧,竺可蘭一看就是飽學之士,三人看到劉莊後也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氣度,讓眾人嘖嘖稱奇。
其實,這三人乃是如來座下,哪個沒有飛天遁地之能?人類的帝王在他們看來,不過只是一介凡人,他們怎麼可能保持不了氣度!
“寡人盼胡佛教眾前來,如久旱盼甘霖,三位法師一看便是德高望重之士……不知三位昨夜休息得可好?”劉莊是真心期盼胡僧前來傳教,臉上的關心之sè並不是裝的。
法戒淡淡笑道:“有勞陛下關心,我等師兄弟三人都是苦修者,平rì裡每年都會做半個月的‘頭陀行’,以乞討為生,rì乞一食,過午不食,哪怕是討到了發餿的飯菜,在我們看來也和山珍海味沒有區別。每到夜裡把衣服包著身,靠著樹就可以睡了。昨夜睡在驛館,這已經是很好的享受了。”
法戒的漢語說得有些口音不對,但眾人都是被他說話內容所震撼,一時間都沒去注意他的口音。
明帝劉莊看了看三人的衣服,都是百衲衣,也就是用很多乞討來的布片縫補成的衣服……
劉莊聽他們是要做乞討的事來修行,又看到他們穿得這麼破爛,不僅有些敬佩、心酸,連忙轉身道:“秦景,你去取兩千金,為三位大師置辦行頭,再去擺接風宴!”
“陛下,我們乃是苦修者,做的便是代世人受過的事,幫我們置辦行頭,反而是破了我們的戒。出家人四大皆空,也不需要什麼接風宴。而且在我們的戒律中,‘不捉金錢’乃是本戒,我們都是要遵守的。”法戒又道。
不捉金錢、代人受苦?
劉莊和兩側大臣都是肅然起敬!
“法師跋山涉水而來,必是有道高人。貴教教義寡人其實不太瞭解,不知法師有何教我?”停頓了一會兒後,劉莊直入主題,迫不及待便問出了心中急切的網問題。
(未完待續。。)
p未完待續
正文 第四百三十二章 參觀六道
原創三身如來現身,點化了漢明帝,但卻只是模模糊糊的讓他感覺到了什麼,他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這時候法戒來到,他自然會急不可耐的詢問情況
法戒早就受到了多寶佛的指示,當下便淡淡笑道:“世間一切都是因果迴圈,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知陛下以為然否?”這話一出,在場有識之士都是眼前一亮,一切豁然開朗!佛教的教義基礎有因果論,那就是宣傳和平、友善的,對國家的統治會有極其有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