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樣子。但我希望文壇靠賣思想出書成名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這才是我們看書的目的和文學真正的力量。
至於美女也好,作家也罷,都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北京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斷代的民族美德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泱泱地流傳了幾千年,傳到我們這裡突然斷了代。可能是應了魯迅說的那句話:中國的書,青年人一本也不要看。結果弄得現在大家都只知道上帝電腦英特網,只顧了“拿來”,卻把自己的根兒都忘了,連過節也要過聖瑪丁節過聖誕。
這些似乎和我要說的德育問題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實質上卻是我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也許太注重學習別人,太急著現代化了,卻忽略了一個民族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東西。這種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文明、文化,也可以稱之為精神、思想,總之,儒學家派也好,道家文化也好,在現在的青年一代當中,不要說繼承,恐怕就連知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人都已經很少了。
這樣說話,我可能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個滿腦子封建糟粕的老頭老太太,但事實上,在這裡我必須說明自己出生於七十年代。之所以我這樣出來說話,正是因為我實在驚詫於現行社會和現行教育下成長著的青年人——在他們身上,可以被稱作民族優良傳統或者美德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淡,幾乎可以說看不見。
美德的淪喪直接導致了公共道德在公眾中普遍的淡漠。君不見,公共汽車上沒人給老頭讓座,在食堂買飯連排隊都成了困難,隨地吐痰吐口香糖已經見怪不怪,在公共牆壁上亂寫亂畫亂貼小廣告也隨處可見,交通有了紅綠燈還需要人工維持指揮,發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大有人在;君不見,國家文物在出土前被人哄搶一空,包頭工偷樑換柱用劣質材料以致橋塌路陷,拾金不昧但也需“必有重謝”,偽裝成輟學大學生當街乞討,###公然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笑貧不笑娼,為民者樂於佔小便宜為官者涉嫌貪汙鉅額,更有吸毒販毒、走私詐騙……
當然,我們不能說這一切世風日下的社會現象都是道德上的失誤,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就是現在人們的道德水準已經失去禁忌,在相當程度上已經滑坡到了###的邊緣。而最令人痛心的卻是我們的麻木,和熟視無睹,甚至習以為常。可怕的並不是道德的衰亡,真正可怕的是一個民族意識上的整體衰亡。而這正是我們不得不目睹和正視的殘酷:一個曾經以數千年源源流長的東方文明聞名世界的文明古國、禮儀之幫的民族正在現代文明的掩蓋下逐漸消逝,淪為在起碼的倫理邊緣和道德極限徘徊的人民。物質生活的高速發展並不能阻止一個民族內在的貧血。
而那些傳統的民族美德呢?你是否還記得這些詞語:勤勞、正義、勇敢、善良、高尚、孝順、誠實……還有那些尊老愛幼、路不拾遺、唯有讀書高等等的傳統,都到哪兒去了?可能會有人覺得好笑:都什麼年月了,馬上就是新世紀新千年,你還談這些古董,但在什麼時候,我們把這一切美德都遺忘在了歷史的角落?
也許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經濟時代,我還在這裡呼籲重塑民族、重塑美德顯得實在有些可笑,但倘若魯迅在世,看到今天,他還會只說“拿來”麼?該拿來的全都拿來了,失去了數千年文化根基的人們——他們也許是真的連一本中國的書都沒有看過了。
凌晨04:30,北京
在這個個性消失的年代
中國人一直缺乏個###,這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早些年的時候還有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什麼的,孔子這樣的私生子都還可以著書立說成大氣,可後來自打一修長城,再焚了書坑了儒,個###?老百姓連文化是什麼都不知道了,誰還敢知道啥叫個###?
現在當然是改革開放了,香港電影裡的一句";有個###,我喜歡";不知迷倒了多少人,終於大家也明白個###是一種魅力,有個###是一件好事情,而且時尚,甚至酷,於是大家也紛紛開始塑造自己的個###。
可什麼是個###呢?王朔罵金庸是個###嗎?###罵餘秋雨是個###嗎?還是棉棉罵衛慧是個###?恐怕都不是吧,那是###格,是他們的###格都比較火爆,敢寫敢罵,算不上個###。
那個###又是什麼呢?是滿大街青春靚麗的少男少女染了紅的綠的頭髮?是男的留長髮女的剪板寸穿肚兜吊帶露臍裝韓國褲子厚底鞋?是開敞蓬吉普抽英國雪茄外穿美式內衣罵人用英語";Shit&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