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心殿出來之後,朱復一臉茫然,還有一絲無奈。
燕王府,燕王殿下竟然開始拋卻儒學,重視工匠那種低賤的奇淫巧匠之物。
但是,儒學才是天下大治之根基啊!
“奸臣當道啊!”
朱復長嘆一聲,但又無可奈何,這裡是燕王府,並不是朝堂上。
隨後,便疾步匆匆的往長史司走去。
雖然憤恨郭安,但一想到長史司那麼多的事務需要他處理,朱復便又急又憂。
很快,便陷入一片政務之中,顧不上憤恨了。
……
京師。
奉天殿內。
看完燕王府上書的奏章,朱元璋神色沒有絲毫變化,直接在上面批覆一個字。
殺!
反倒是一旁的朱允炆則是滿臉好奇,“皇爺爺,阿魯帖木兒與乃兒不花此二人,皆為北元降將,還被皇爺爺封為四叔的燕山中護衛指揮同知,為何還要謀反阿哥?”
“喂不熟的狼崽子而已!”
老朱冷哼一聲,“乃兒不花就投降過咱大明,當時咱還封他為官山衛指揮。
結果,沒幾年這幾韃子就反叛,逃回漠北去了。
所以,允炆,這些北元降我大明的韃子,一個都不可信任。指不定哪一天,他們便叛逃了!”
“允炆明白!”
朱允炆恭恭敬敬的點了點頭。
朱元璋緩緩點了點頭,隨後便說道:“你放心,咱將抵禦胡虜的大任交給諸王,可令邊境不亂,日後你也不用擔憂那些反覆無常的韃子!”
朱允炆目光一閃,小心翼翼的問道:“皇爺爺,那些胡虜有諸位抵禦。可若萬一諸王不安寧,那朝廷該派何人去抵禦啊?”
朱元璋懵了一下,不過並沒生氣,反而心中升起一股好奇。
“那不知如果諸王不服朝堂,你有何解決之法?”
朱允炆直接回道:“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要是有諸王不服朝堂,先用德服他們,再用禮制服他們,如果還是不行就削減他們的封地,要還是不行,就更換他們封地。
最後還是不行,就出兵討伐。
這一套說辭,既有仁德,也有武勇,還有親情夾在其中,朱元璋不由十分高興。
“甚好,咱老朱家幼虎長大了!”
“全賴皇爺爺教導有方!”
看到朱元璋對他的話沒有什麼反感,朱允炆也就放心了,忍不住嘴角露出一絲淺笑。
“不過,四叔的倭國有了那一眾武將與官員的補充,想必很快就可以在倭國站住腿腳。
每年在倭國的收入,還要超過高麗。
倒時,剩餘諸位王叔看到這些,應該會再也忍不住,也會派遣兵將,前去攻伐別的藩國!
到那之時,諸王應該也不會起來什麼異心!”
朱元璋輕輕一笑,淡聲說道:“你這小子可是擔憂王弼、張溫他們幾個,會對咱心懷怨恨,日後徹底攻下倭國後,會對咱大明不利?”
“皇爺爺英明,孫兒這點小心思都瞞不過皇爺爺!”
朱允炆滿臉訕笑的說道。
“哼!”
朱元璋故作惱怒的輕哼一聲,道:“你這猢猻,咱雖老了,但可不會糊塗。
至於王弼、張溫他們五個,除了孫恪之外,剩餘四個都是跟著咱起兵渡江的老兄弟,為了給你拔刺,咱不得不牽連一些老將。
這幾個,只是打心眼看不起咱,覺得咱還是個放牛娃。
但他們對咱大明有功,能給他們留些性命,就留下一些吧。
而且,他們都已經年老了,在大明或許還能折騰點動靜,但是去了倭國。
有倭人牽制,他們便根本沒機會對咱大明起心思。
哪怕是他們起了什麼歪心思,咱在世一日,便能鎮住他們一日。
等到咱去世之後,他們一個個雖然還死不掉,但也都穿不動盔甲,拿不起鋼刀了。
要是他們還有異心,也不用過多擔憂,從倭國遠渡來到大明,便可要了他們的性命,不足為慮矣!
而且,還有你四叔在呢……”
“你大可放心,秦王、晉王、燕王……你這些王叔咱都瞭解,這些混賬東西雖然沒有一個安分的。
但是,他們再怎麼有野心,也不敢違抗咱的旨意。
咱已經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