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老實回道,“因為凡事都有意外,甚至有可能,他們在嫁接過程之中,還會嫁接死亡一些果樹。
不過,至少有一大半都可成功。”
朱棣直接說道:“如此,那便先給他們一百畝果園。”
郭安道:“殿下,微臣還是建議,將果園放在農場附近。”
朱棣好奇道:“為何?”
郭安回道:“因為,郭秉雍與郭直等人最主要的研究作物還是稻穀與小麥。
如今,要是不出意外,他們研究出的水稻良種,至少可讓一畝稻穀畝產增長兩成。”
“兩成?”
朱棣直接瞪大眼睛,更是激動。
要是多上兩成,那每家農戶的糧缸內,每年都可多上一兩百斤的糧食。
“真的可多上兩成?”
郭安淡淡一笑,道:“殿下莫要激動,他們只能說算是研究出此種良種來了。
但是,明年才能確定。
至於後年,才能給我燕王府內上下所有農莊的田地種上,想要給北平府所有百姓種上此種稻谷,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推廣。”
朱棣再次道:“如果,咱給農場增加良田,再給他們多上數百畝的良田來試驗呢?”
郭安無奈道:“殿下,郭秉雍他們只有四人。一百畝的試驗田,已經是他們可以照顧過來的極限了,就這他們還經常需要那些老卒與兵士們幫忙。
再給他們更多的田地,沒有任何用處。”
“只要他們研究成功,咱必然重重賞賜他們。”
說著,朱棣又是滿臉無奈,“唉,咱恨吶,為何如同郭秉雍與郭直這些農家大匠不多些?”
郭安笑了笑,便是問道:“殿下,書院不是已經有了數百個讀書人了,就沒一個想去農場的?”
聽到這,朱棣臉色一沉。
“哼,咱聽道衍法師說,現如今整個書院只有六十多名真正的貧家子弟,他們整日不是在府內,或是北平府各大府衙為吏,便是去各大鋪肆幫忙。
至於剩下那二百多名學生,只有一小部分才在好奇之下,當過書吏。
至於下田地,或是為商賈、去農場,一個也沒有……
僅僅是這些學生,便能給書院上交三千多兩銀子!”
郭安有些驚詫,“這些學生竟然這般富有?”
“殿下,如若再加上藏書樓賺的錢,還有書院外面那些鋪肆的錢財,那書院每年不僅不虧錢,還能給府上賺上一些錢財啊!”
聽到這,朱棣臉色頓時好了不少。
“郭卿此言有理,還得繼續讓道衍法師,多給咱書院多招上一些士紳子弟。”
郭安補充道:“殿下,貧家子弟也不可少。”
“嗯?”
朱棣一愣。
郭安道:“殿下,日後,貧家子弟才是咱燕王府的之人。”
朱棣思量片刻後,緩緩點頭。
“貧家子弟不可少,那士紳子弟也得多多益善!”
“殿下英明!”
郭安隨口奉承了一句。
……
接下來。
郭安每日除了重新熟悉整個燕王府的事務外,便督促金忠,還有燕王府一眾書吏,檢視整個北平府的秋收情況。
雖然今年,北平府旱了那麼一陣子。
但是,好在北平府的各州縣百姓們,都被催促過開墾田地。
雖然開墾數量不是很多,但一年的收成,也能勉強讓他們都果腹。
至於別的州府,郭安則是沒去關注。
反倒是聽說,西安那位秦王朱樉折騰的比較過分,興土木工事、勞民傷財不說……賣官鬻爵,甚至是組建商隊,強買強賣之事,時常發生,陝西百姓們苦不堪言,已經影響到了北平府。
至於隔壁的太原晉王,也不是一個善主。
雖然沒有朱樉殘暴,但手中人命,也時常發生。
郭安有些理解了,為何他提出七三分白糖所賣錢財之事,金忠那般肯定沈家必然會同意之事。
微微嘆息幾聲,雖然很氣憤,但郭安也有些無奈。
王權至上的時代,再加上還有一個瘋狂護犢子的老朱,那些朱姓之王誰能管得住?
好在,他給朱老四賺足了錢財,朱老四不必為錢財擔憂,再加上時不時畫上一些可以實現的大餅,朱老四還沒變的那麼殘暴。
修路,幹活……
很快,北平府上空